海陵島試驗區(下簡稱“海陵區”)擁有國家5A級旅游景區、南海Ⅰ號等金字招牌,資源和品牌影響力舉世矚目。目前,海陵區成功遴選為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承擔單位,這是海陵區旅游發展拓展內涵、豐富元素、提質升級的重大機遇,示范片建設的成效將是考驗海陵區發展能力的試金石。為此,海陵區將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貫穿示范片建設始終,先行先試“旅游+”、“文化+”、“智慧+”和“公私結合”的“三‘+’一結合”模式。
一、旅游+
“旅游+”即打造旅游鄉村。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依托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2015年海陵島接待游客700多萬人次,品牌資源和客源優勢明顯,可以據此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將示范片的五個主體建設行政村分別打造成為濱海鄉村休閑區、漢語文化旅游區、特色農業旅游區、養生醫藥農業示范區和海上絲綢之路旅游區,將游客引向廣闊的農村天地,滿足游客多方位的需求,延長游客在島上逗留時間、縮短淡旺季差距,推動旅游大發展,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綠色、協調、共享發展理念。
二、文化+
“文化+”即打造文化鄉村。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文化旅游正逐步成為世界旅游業發展的新潮流和新趨勢,旅游活動方式和內涵正在由過去單純的自然觀光型向文化體驗型轉變。因此,打造文化鄉村,海陵島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這是因為海陵島不但是中國十大寶島之一,而且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明珠,擁有宋太傅墓、靈谷廟、宋窯遺址、醫帝宮、渡頭廟等南宋文化遺存,也是語言學泰斗黃伯榮的故里。這里人文薈萃,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在文化鄉村建設方面,可結合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這一契機,借助南宋文化遺存研究會的力量,對島上獨特的歷史文化進行發掘、搶救、保護和利用,將新農村建設與島上底蘊深厚的南宋文化、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八堡文化、疍家文化等相融合,讓海陵島的旅游增添詩意文化韻味,豐富內涵。海德格爾說,“藝術的本性在于詩”,要讓海陵島的文化之韻與鄉村之美相得益彰,提升到詩的高度,讓海陵島美麗鄉村散發詩意魅力,就要突出“絲路綠島,悠游八堡”主題,建設最美海島詩意鄉村示范片,做到一村一品,打造山海麻禮、耕讀那洋、文明雙豐、懸壺丹濟和絲路南村。
三、智慧+
“智慧+”即打造智慧鄉村。海陵島的旅游資源天生麗質、天賦異稟,已經擁有國家5A級旅游景區品牌。我們要結合海陵島建設國際生態旅游島的目標,以及正在創建的國際海島旅游目的地和國家藍色旅游示范基地,必須走國際化、現代化、信息化發展路子,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通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在建設鄉村信息管理平臺的基礎上,借助便攜的終端上網設備,將示范片5個主體建設行政村的鄉村旅游連成一片,包裝成一個整體的海島美麗鄉村游項目,并將旅游指引、景點介紹、地方文化、停車、乘車、游玩、吃飯、住宿、購物等旅游要素信息互動式提供給游客,為游客提供最人性化服務,通過打造“智慧+”,把涉及智慧鄉村旅游的各個要素聯系起來,從而為游客提供智慧化的旅游服務;為經營管理企業單位提供智能化的經營管理手段;為旅游企業提供更高效的營銷平臺和更廣闊的客源市場。
四、公私結合
“公私結合”即政府(管委會)與鄉賢企業家相結合。要達到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一年初見成效,兩年基本實現目標”的要求,海陵區必須創新示范片工程及資金管理辦法,敢于打破一切不合時宜的條條框框。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強化規劃引導,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財政貼息、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這為海陵區試行公私結合創新方式提供了政策依據。海陵區鄉賢眾多,他們支持家鄉新農村建設熱情高漲,麻禮村委會的鄉賢陳尊成熱心建設山海經農業大觀園鄉村旅游項目便堪為典范。為此,海陵區可以由政府負責指導、協調、監督、考核、驗收和激勵,負責制定總體規劃和連線連片規劃,鄉賢企業家負責資金投入和建設,負責修建性詳細規劃和施工設計。條件成熟的行政村,試行將村莊整治和鄉村旅游項目打包交給本村鄉賢企業家建設,竣工驗收后,由政府對其進行以獎代補或先建后補,獎勵或補助資金按權重計算為村集體在經濟發展項目中所占股份比例,村集體按所占股份比例分成經濟發展項目的收益,作為維持本村管理運轉和后續發展經費。
(作者單位:海陵島試驗區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創建辦)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陽江日報2016年02月24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