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2018年,組織又選派扶貧工作隊到貧困村,不斷壯大基層扶貧隊伍,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工作隊和駐村干部全心全意投入扶貧開發工作,強化責任擔當落實,為貧困村順利脫貧摘帽,貧困戶脫貧致富發揮重要作用。當前,我國脫貧成效顯著,脫貧攻堅工作進入攻堅拔寨階段,幫扶干部及貧困群眾的思想認識也顯得尤為重要。
脫貧攻堅唯此為大,任何時候強調脫貧攻堅都不為過。幫扶干部思想認識方面,一是務必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認識,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認真履職盡責,一方面落實好政策宣傳,把黨和國家的扶貧開發政策、支持農村農業發展政策、支持農民增收的政策原原本本地宣傳好,讓群眾理解并落到實處。另一方面扎實開展工作,不走馬觀花,確保工作實效。二是用真情去扶貧,習近平總書記說:“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和一般群眾相比貧困群眾更加渴望黨和政府的關懷,渴望得到國家扶持,因此,我們的幫扶干部要,多走訪了解,多思考幫扶舉措,因地制宜,解決貧困戶實際困難和問題。拿出十二分的精神狀態,把脫貧責任扛在肩上,把脫貧任務抓在手中。拿出自己的真情實意帶領群眾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感化群眾,才能拉近距離。群眾是我們的幫扶和服務對象,我們的幫扶實績固然重要,然而,對方認可與否才是衡量脫貧成敗的關鍵因素。政策好不好要看群眾是哭還是笑,我們的基層干部很辛苦,與脫貧攻堅形影不離的是干部們的熬更守夜、披星戴月。做通群眾思想工作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重中之重。我們不求群眾感恩戴德,只求群眾能點頭認可。扶貧先扶志,扶志必扶智。要多渠道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打通思想這一路子,我們開展農民夜校,宣傳政策,開展“四好村”創建、“四好戶”,“鄉風文明積分”等評比活動,通過物資獎勵激發群眾的參與積極性和認可度,弘揚優良習慣,為的就是和群眾打成一片,走進他們內心,讓他們認可我們的工作,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振奮群眾脫貧精氣神,提升脫貧致富信心和能力,最終實現脫貧奔康。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