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永久脫貧需幫貧困群眾“破繭”

[ 作者:許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8-29 錄入:吳玲香 ]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正式公布。《意見》在工作要求部分明確指出,要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當前我國存在的3000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除因病因殘至貧外,很多是因內生動力不足致貧,脫貧困難指數較之前大大增加。

部分貧困群眾之所以內生動力不足,有的是因為思想上消極懈怠,怕吃苦、怕受累,畏難情緒和“等靠要”思想嚴重,習慣了接受政府“救濟”,“不想富”,更“不會富”,根子上缺乏“破繭”的勇氣。有的雖然心里想要致富,但自身學歷低,也沒有自力更生的專業技能,個人能力有限,空有一腔“破繭”熱情,缺少“破繭”的能力。有的雖有一定“破繭”能力,但并不看好本地產業的發展前景,認為當地產業單一,技術落后,基礎薄弱,上面幾輩人的努力都沒擺脫貧窮的困境,個人拼盡全力也不一定能取得什么實際成效,失去“破繭”的信心。

馬斯洛認為,“人并不是被澆鑄或塑造成人的,而是依靠自身實現潛能的,環境對人的成長像土壤、陽光和水對于植物一樣,只能促進潛能的現實化。”要真正幫助貧困群眾實現永久性脫貧,除了給錢給物解決貧困群眾基本溫飽問題,更需深入挖掘群眾的致富潛能,幫助貧困人口營造從內部“破繭”的條件,讓群眾擁有先“飛”的意識,促使他們做出“先飛”的行動。

應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對群眾的教育引導作用,樹立脫貧致富的標兵和典型,邀請身邊的致富帶頭人講致富經歷、談發展思路,通過示范帶動,鼓舞貧困群眾戰勝困難的信念,點燃群眾主動“破繭”的熱情。應幫助貧困群眾學習實用技能,在對貧困地區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利用本地“鄉村夜校”、“講習所”等平臺,整合技能培訓項目資源,將生產經營、社會服務等技能培訓與產業、就業需求相結合,開設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讓貧困群眾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切實提高貧困群眾的“破繭”能力。應找準貧困地區“貧”根“困”源,立足本地實際,開展因地制宜的扶貧項目,宜居則居、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培植地方特色產業,拓寬貧困群眾致富路徑,掃除扶貧工作障礙,讓大家看到扶貧成效,樹立基層組織威信,增強貧困群眾的“破繭”信心。

雞蛋從外部打破是食物,從內部打破是生命。當下,面對脫貧攻堅剩下的“硬骨頭”,各級黨組織要按照《意見》要求,下大力氣,幫助貧困群眾從內部打破雞蛋的殼子,切實為廣大群眾勤勞致富、自力更生提供必要條件。

(作者系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長)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 欧美精品高清一区二区蜜芽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一二区 | 在线观看每日更新亚洲Av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