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下來,我們鎮光購買填表的紙張和油墨,就花了30多萬元?!保?018-04-13 新華網)
一年30多萬用于買紙張和油墨,這是什么概念?一個普通工人辛辛苦苦一輩子也不見到能掙到30萬,而一個鎮政府,一年的油紙錢就達到了這么多,這是一件多么驚悚的事情啊。
前些日子,有篇報道寫道:“記者電話采訪中部地區某縣一位副鎮長時,他正在開一個電視電話會。該副鎮長告訴記者,他一年開了多少會沒仔細數過,但去年4月至今,僅休息了不到10天,早已沒有了節假日的概念。上級開會布置一件事,我們就得抓緊開會、發文;上面要求做好3項工作,到我們這里可能就得部署8項才說明重視,不開會不發文,一旦出問題那就吃不了兜著走?!?/p>
從這位鎮長的話里,我們不難體會到這層意思:“開會、發文這些過程絕對不能少,就算工作沒做好,也不會有大麻煩;相反的,不開會、不發文,就會‘吃不了兜著走。’”這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想法,這種將責任摘得干干凈凈的做法,要的嘛?這種只追求過程,不追求成效,以過程來敷衍上級、逃避責任的行為,要的嘛?如果我們的干部都抱著這樣的心態搞工作,那我們的工作還會什么大的突破。這樣的做法是不稱職的,這樣的思想是要不得。
很多部門單位都把發文、開會作為貫徹上級精神的主要手段,文件也多是些空話、套話,根本不切實際,沒有操作性。有的會議也是形式會議,強調的是開了會、照了相,而不是傳到了精神與指示,提高了與會人員的認識與覺悟。這樣的形式主義,只會助長“假大空”。這樣的做法,不但加重了基層工作人員的負擔,也提高了行政成本,以至于出現“一年30多萬用于買紙張和油墨”的笑話。
當然,這種心態的產生并不是我們的基層干部的意愿,很大原因是“痕跡化管理”惹的禍,是上級部門的要求。寫材料和開會本身是沒有對錯的,推行“痕跡化管理”的初衷也是好的,但過猶不及,好的方法被用到了不好的方面,那就有問題了。有些事情,需要開會傳達,有些事情并不需要;有些事情只需要發個通知就能傳達清楚,就算必須開會,也應該簡短說明,長篇大論、假大空的會議是要不得的。
總之,寫材料和開會不應成為基層干部的負擔,重復繁瑣的表格材料更是應該直接棄用,否則,就會出現弄虛作假和形式主義,也終將導致“敷衍塞責”的現象。
(作者地址:四川綿陽江油市)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