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我省深度貧困縣科技扶貧萬里行活動啟動。今年首批10個專家服務團當天啟程,赴昭覺、馬邊、汶川、瀘定等12個深度貧困縣開展對口幫扶。今年,我省將有74個專家服務團下沉到45個深度貧困縣開展服務。(3月27日 四川日報)
自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向全世界莊嚴承諾,帶領全國人民上下齊心打贏脫貧攻堅戰以來,目前已經進入了決戰決勝、沖刺前進的關鍵時期。脫貧攻堅,是一項全國人民篳路藍縷、同舟共濟的史詩征程。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在黨的帶領下,從百廢待興、一窮二白一路拼搏奮進,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高質量發展。如今,脫貧攻堅依然在路上,告別“小米加步槍”的時代,更多新方法、新途徑的加入,為脫貧攻堅事業添磚加瓦,加力推進。在其中,科技力量的加入更是給脫貧攻堅事業帶來質的變化和增效。
科技的力量,讓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更高效。讓貧困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長久有效的提高當前脫貧攻堅的重要任務之一。以往由于農村產業發展力量沒有先進技術和先進理念的支持,呈現出力量分散、形式單一的不足,單一農戶的產業難以長時間持續,發展也容易受到“天花板”效應的影響,集體經濟的粗獷形式也顯動力不足。先進科技力量的加入,首先便直接帶來了農村種養殖業的高質量增效、農業與多產業聯合等更多途徑,不僅能讓貧困群眾產業發展得到更快更精的提升,與此同時,先進的產業發展理念,也有效改變以往單一落后的粗獷發展面貌,使得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注重因地制宜、注重農旅商兼容、注重“以點帶面”輻射發展等先進模式,促進脫貧攻堅持續提速。
科技的力量,讓貧困地區人才建設更有力。貧困地區的各項發展,并非只是一時之需,而脫貧攻堅事業更不是“一勞永逸”的工作。要保證長期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后勁”,除了政策的支持、項目的帶動、教育引導的落實外,人才的作用顯得格外重要。不同地區的脫貧攻堅發展路徑并非千篇一律,唯有真才實學,懂得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在不斷創新中把握發展機遇、尋求更好發展方向的各類人才,才能在當下快速的變化中做到當地發展的“順風而行”。因此,為貧困地區培養造就一支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能帶動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也是科技扶貧的關鍵作用。
科技扶貧的力量,其目標不僅在于“治標”,也在于“治本”。不僅要為貧困地區當下的經濟發展困難、產業發展瓶頸提供解決思路、促進發展質效提升,更要為長久發展、為貧困地區各項事業協同前進提供長久的推動力量。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起到關鍵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國家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發力。
(作者單位:平武縣職高)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