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層工作的同志都會有這樣一個煩惱:工作總是做不完,休息時間總在加班,忙忙碌碌卻似乎沒忙出個所以然來。而這也使得基層工作者沒有獲得成就感,從而在開展工作時缺少積極性,以致于惡性循環。
經筆者的反復思考,發現存在這種煩惱的原因,主要是基層工作者太少,且部分人員能力有限,面對上級各單位部門要求的工作任務,只得身兼數職,這也就導致基層工作過于分散雜亂且不規范。我們都知道基層工作是最貼近百姓的工作,常常面對面與百姓接觸:百姓有困難,第一反應就是找鎮村干部幫忙解決;上級需要統計數據,也得找鎮村干部從百姓處收集核實數據。但現目前很多偏遠地區的基層工作者年齡較大,對某些工作要求不明確,不會使用電腦或者智能機,在上報、整理或存檔備份文件方面存在很多困難;其次有時候A單位要求收集某些數據,過幾天B部門也要求收集某些數據,兩個單位部門要求收集的數據有重合相似之處,卻因為時間差,花費了兩倍甚至更多的時間做了收集數據或者解釋工作。這些都是導致基層工作效率低,質量差的原因。
筆者認為,要消除基層工作者的煩惱,關鍵在于以下三點:一是規范基層工作模式。由于基層工作分散雜亂,首先要求人員分工明確,責任落實到位,建立工作日志或者工作臺帳,按時梳理自己所負責的工作進展程度和完成情況,按月度、季度、年度進行資料分類歸檔;其次建議上級部門多組織基層工作者參加辦公技能培訓,學習如何規范有條理工作,提高辦公效率。二是各單位部門數據共享。可建立一個內網數據庫,各單位部門在收集數據后及時上傳,在需要某些數據時首先在數據庫里查找,若無法找到,再與相關單位部門進行有效溝通交流,刪繁就簡,設計統一的表格,并做好表格填寫內容的說明。比如在春季少雨干旱的情況下,水務局會統計各鎮村干旱缺水人數情況,農業局會統計各鎮村農作物缺水的情況,在收集數據之前,若水務局和農業局進行了有效的溝通交流,設計發放統一的表格,基層工作者一次性收集完整,極大的減輕了工作量。三是鼓勵優秀青年到基層工作。優秀青年的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先進的工作理念,更多的創新意識,政府等有關部門可以通過增加工作津貼等方式、政策,吸引鼓勵更多的優秀青年投身到基層工作。
當工作刪繁就簡、規范化后,當更多優秀青年到基層工作帶去先進理念時,基層的工作就能更高效率、高質量完成,基層工作者的煩惱自然而然就會消失,同時獲得更多的成就感,也就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為人民服務中去,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就更近一步了。
(作者單位:資陽市雁江區老君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