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長張曙光赴馬鞍山市含山縣、和縣和鄭蒲港新區專題調研產業扶貧和農業產業化工作。他強調,要把產業扶貧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關鍵舉措,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貧困群眾穩定脫貧。(鳳凰網 3月11日)
近日,因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3》紅遍大江南北的“章丘鐵鍋”成為熱搜神器,面對數十萬口鍋訂單的賺錢機遇,傳承人卻選擇關店,其背后是維護品牌純真性的工匠精神。
當前,脫貧攻堅迎來開好局、起好步的春季攻勢,任務越來越艱巨,更需要“章丘鐵鍋”般的工匠精神,歷經“十二道”工序,過“十八遍火”,一千度高溫錘煉,經受三萬六千次鍛打,直到“鍋如明鏡”才算完成。脫貧攻堅同樣不能改變工藝,進行“數字脫貧”,實行“機械化”生產,降低脫貧標準甚至脫貧工程中“偷工減料”,而要一門心思做到“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實現全過程精準。
以“繡花”功夫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際上說的是精準施策的工作標準和科學態度,既不降低標準、影響質量,也不調高標準、吊高胃口。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指出,“手榴彈炸跳蚤”是不行的,抓扶貧切忌喊大口號,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騖遠的目標,要一件事一件事做,做到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設定時間表,留出緩沖期,實行嚴格評估,按照摘帽標準驗收實行逐戶銷號,嚴格落實“六個精準”要求,用好“六有”大數據平臺,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確保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全力推進脫貧攻堅春季攻勢,確保開好局起好步,為全年工作打下堅實基礎。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不放松、不停頓、不懈怠,堅決防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堅決克服厭戰情緒,把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做得更細更實更具體更有成效。
離不開嚴謹較真的匠人和獨具匠心的匠人精神,不功利、不浮躁、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態度和追求。
(作者地址:平武縣)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