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萬彩禮一分不要”“市委書記登門祝福”……從今年10月份開始,河北邯鄲曲周、滄州河間、邯鄲肥鄉等地農村陸續出現“零彩禮”結婚,引發社會關注和支持。(12月7日 中國新聞網)
近幾年來,“天價彩禮”成為了社會熱點話題,東西南北中各個地方,天價彩禮都已經形成了一股了風氣,尤其是農村地區,彩禮價格節節攀升,從六萬六、八萬八,到十幾萬、二十幾萬的彩禮標準,與農民的收入水平極其不匹配,導致很多農戶因彩禮致貧。今年來,河北部分地區出現了“零彩禮”現象,引來社會一片叫好聲,雖然專家也預測以后“零彩禮”、低彩禮會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不過,在筆者看來,要遏制“天價彩禮”,還需制度發力。
“天價彩禮”的形成自有其歷史根源,在計劃生育大背景下,受重男輕女思維的影響,一些農村家庭采取人工措施,干預孩子的性別,導致男孩出生率長時間遠遠大于女孩出生率,如今,這些孩子長大成人,到了婚育年齡,在男女性別比失調的情況下,女孩成為了農村的“香餑餑”,不論內部和外部條件,都不再愁嫁,掌握著婚姻市場的主動權。在這樣的情況下,“天價彩禮”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隨著全面二孩的普遍實施,加之性別鑒定成為了禁止行為,女孩出生率大大提升了。但是,在很多農村地區,重男輕女的思維一時間很難轉變過來,還需要從思想層面發力,加大政策執行力度,不折不扣地執行各項婚育政策,同時,還得繼續從改觀農村人思維模式入手,加大宣傳力度,讓生男生女一個樣內化為每個人的具體行動。
在傳統社會里,女方對男方存在著依附關系,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天價彩禮”有了一定的存在基礎,在部分人心中,形成了“彩禮越高,女方身價越高”這樣的攀比心理,把本來是基于情感的交流習俗退化成商品的等價交換。因此,需要從消除職場歧視入手,讓廣大女同胞在職場上減少點“無力感”,讓她們不至于因為職場歧視而完全回歸家庭,從而影響更多的女同胞依賴男性而存活,這才是遏制“天價彩禮”的根本。只有營造男女平等的職場氛圍,提高女同胞的生存技能,祛除其根深蒂固的依賴心理,才不至于讓其個人及家庭將婚姻視作籌碼,通過“天價彩禮”來體現自身價值。
(作者系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中學教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