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北曲周縣的新娘李曉利因為彩禮的事走紅網絡,她不要男方一分錢彩禮,有網友稱贊此事為彩禮亂象中的一股清流,亦有評論稱,李曉利敢于挑戰世俗,打破傳統的“枷鎖”。(新京報 10月12日)
近年來,“天價彩禮”的新聞頻見報端。有因買不起婚房、給不起天價彩禮導致相戀多年的女友毅然離去分手的,有因彩禮過重不堪重負的。據媒體報道,2015年1月,安徽霍邱的一男子因難以承擔女方多次索要彩禮而自殺身亡;2017年2月,湖北石首市橫溝市鎮一對新人在婚禮當天,因女方父母再次提出支付10萬彩禮和在城里買房,導致雙方婚禮當天分手。
在攀比風氣盛行的農村,結婚彩禮動輒數十萬、上百萬不是新鮮事。孩子結婚,通常會給男方父母帶來沉重的負擔,甚至可能“因婚致貧”,為籌集彩禮,他們往往欠下一大筆不小的外債,好幾年才能還清。究其原因,一方面女方父母認為彩禮要得多,女兒才顯得尊貴;另一方面,農村結婚攀比風氣盛行,使得大多數父母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誰也不愿意少要;其三是有的地方女少男多,男方不容易娶到媳婦,有的父母直接跟媒婆發話“只要能娶上媳婦,要多少彩禮都行。”在這種種因素與情況之下,結婚彩禮也就一年年地“水漲船高”。
對農村里這種近于“病態”的天價彩禮風氣,新娘李曉利因為沒要男方一分錢彩禮走紅網絡不是偶然,首先她敢于挑戰世俗,有直面大家“另眼相看”的勇氣;其次說服了父母和她一樣打破傳統思想,不懼面對鄉鄰們的異樣目光;其三是對物質的要求淡泊,在其他新人婚前紛紛買房買車的大環境下,連結婚戒指也沒有要,只戴了一個由男方親手用彈殼做的婚戒,這樣的新娘,難怪會引起網上一片關注。
婚姻是愛情的歸宿,婚姻的幸福程度不是由金錢的多少來衡量,只要雙方情投意合,沒有彩禮的婚姻更是幸福的婚姻。在大力建設美麗鄉村的今天,鄉風文明引導、農村文化建設亟待加強,讓更多的人轉變落后觀念,不攀比、不跟風、不虛榮。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婚戀觀,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像新聞中的李曉利一樣敢于對“天價彩禮”說不,破除陳規陋習,讓“零彩禮”成為農村婚嫁新風尚。
(作者單位:馬爾康市委黨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