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社“扶貧在線”客戶端11月23日上線,旨在針對當前貧困地區人口分散、交通不便、幫扶方和受助方信息不對稱等扶貧“痛點”,開通信息扶貧直通車,打造“扶貧項目超市”。(11月24日 人民日報)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習近平總書記代表中國共產黨人向全世界、全國各族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前提,是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出:“堅持大扶貧格局,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當前,我國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完美答好“沖刺卷”至關重要。“扶貧在線”在此應運而生,有效形成全社會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營造助貧氛圍,深度貧困地區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貧困程度深,是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補齊這些短板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之策。但是當我們深入思考這些地區的貧困問題時,可以發現這里的貧困人員已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并形成貧困的代際轉移。所以,營造氛圍至關重要,要從理論宣講、新聞宣傳、文娛活動、社會宣傳多方面下功夫,全方位、多角度、高效率、立體化做好脫貧攻堅宣傳工作,發揮好輿論引領作用,宣傳好扶貧政策,營造好全社會脫貧攻堅的良好氛圍。
搭建扶貧平臺,集中力量攻關,加大社會幫扶力度,構建起適應各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需要的支撐保障體系。形成人人關心扶貧、人人支持扶貧、人人參與扶貧的新氣象。推進融合傳播,深入扶貧一線,開展對口幫扶,傳播脫貧經驗,講好扶貧故事,樹立先進典型,進而堅定貧困群眾脫貧的信心,激發他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幫助他們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提高經濟水平。
(作者單位:四川綿陽市鹽亭縣科商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