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發出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令,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動員全黨員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為啃下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各地政府一直奮戰在自己崗位上,在脫貧攻堅工作上花了不少心思,下了不少功夫,確實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這持續了長時間的脫貧工作上收效卻不那么盡如人意。當然,脫貧工作如今是到了攻堅期,與過去相比收效自然沒那么明顯,工作開展上也越來越艱難,但更為主要的原因應該是硬性的考核、以表格數據來認定成績的方式,扭曲了基層扶貧工作。
有很多基層政府人員會有這樣的抱怨,“常常開會變標準,常常加班加點整改資料;天天下鄉迎檢查,天天填表補資料。且不說自己的時間被大量占據,就算下鄉真正搞扶貧的時間都沒了。”于是乎,在很多地方的脫貧攻堅中,出現了不少形式主義的工作態度。
雖然一定的資料數據能較清晰明了的展現基層工作人員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更方便上級部門檢查,以此判斷脫貧任務是否達標。但各種登記表、信息表、扶貧工作臺賬、問題整改臺賬等,不光是表于表之間略有部分重合,有的表還分日、周、月、季、年。除此外,標準滿天飛的現象也存在,經常是區縣召集鄉鎮提出一個標準,省市召集區縣提出一個標準,標準一旦有變化,區縣再次召集鄉鎮修改標準,也就出現了基層工作人員在一件工作上變著花樣重復做。以至于除去基層工作人員的基本辦公時間,其余時間被填表補材料所占據,駐村干部、第一書記甚至變成了“掛名”,無盡的填表讓他們變得無可奈何。
其實,在基層的很多干部都是非常愿意積極開展脫貧攻堅的工作,因為不但能夠真正幫助貧困人群解決實際困難,帶動當地經濟,也能搞好政績,大家都高興。但當扶貧工作變成了填表工作、數據脫貧,基層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大打折扣。
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在四川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召開的第十六次會議中有提到,要力戒形式主義,減輕基層負擔,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進展。我省也啟動的脫貧攻堅資料“瘦身行動”,簡化資料使之更全面客觀,形式主義現象確實是有所改善,但依舊存在。
脫貧攻堅是政治任務,形式主義沒有任何意義的,表格不會說話,數據可以參考,是否真正脫貧還得由老百姓心中來衡量。所以狠剎形式主義歪風,減少填報表數,減少會議次數,減少發文數量,統一政策標準,側重評估的真實性,以此切實減輕基層負擔,提高基層積極性,創新扶貧方式,讓貧困百姓能真正獲得幫助,能享有獲得感,能打心眼里感受到自己奔上了小康,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就勢在必行了。
(作者單位:資陽市雁江區老君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