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有幾口人?收入來源有哪些?相關的扶貧政策在你家落實了沒有?”“我家有三口人,收入主要靠客家茶園……”這是7月21日,江西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孫新陽在贛州市上猶縣梅水鄉園村檢查脫貧攻堅任務落實情況時,與貧困戶張可樹的一段對話。(8月1日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
脫貧攻堅是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既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又是黨中央的重要使命。旨在咬定目標、苦干實干,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政策本意是好的,然而,在實際執行中,搞變通、打折扣,卻讓好的政策失去了價值,攻堅脫貧工作也沒有腳踏實地,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沒有得到實惠。
好政策的制定只是一個開端,政策重在落實,缺乏執行力的政策,只能是曇花一現。一些黨員干部仍然思想意識薄弱,不作為、慢作為,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數字脫貧,識別不精準、程序弄虛;甚至亂作為,作假脫貧項目、騙取補貼款等嚴重貪腐案件,項目落不到實處,群眾就得不到實惠,脫貧更是無從說起。
攻堅脫貧項目作為惠農、惠民,產業持續發展的重點工程,在某些地方卻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益,有伙同他人造假移民建房冒領補助款,有優親厚友的關系“照顧”,有雁過拔毛式的“微腐敗”行為,更有強占掠奪等“霸道”……
不得不說,攻堅脫貧的落實也并不如意,各地出現各種專項款的侵占、貪腐、中飽私囊,也時常發生。筆者認為,此次江西以四級紀檢干部走出辦公室到基層一線檢查督查,正是看到了扶貧項目到了不可不查的地步,去年以來,江西省共查處扶貧領域問題1656起,處理1847人,移送司法機關133人,公開通報扶貧領域典型案例608起、涉及823人。
當然,嚴懲對扶貧資金打歪主意的黨員干部,是反腐敗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單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處理好的。可以說,要想扶貧項目落到實處,就必須從源頭抓起,從監管入手,制定監督、審查機制,項目倒查,把監督執紀挺在胸前,守住脫貧攻堅成果,如此,才能消除貧困,正在實現共同富裕,為全面奔小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北川羌族自治縣片口鄉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