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聊聊共享經濟-共享社會-共享主義,城市和農村有哪些可以共享資源?
很多事情聽說,被自己驗證了,就會確信不疑。我就遇見這樣一件事,在年后3月的某一天,臨時回到蘇州,晚上了就在印象城的漢堡王簡單買了一個套餐吃,誰知道晚上肚子不舒服,第二天還拉稀,但不是很嚴重的,就沒在意這事就過了。
又過了一周,被一幫人半夜拉到桐廬吃夜宵,雖然沒怎么吃,但是第二天同樣出現拉稀肚子不舒服輕微癥狀。
我細細分析一下,估計是由于最近2年多呆農村,自己經常吃好的農家菜,導致腸胃挑剔,適應了好的食物!難得去城市在外面飯店吃一頓,腸胃就敏感,就拉稀!
這時聯想到以前聽說“日本人,尤其是小孩來中國旅游度假,會吃不慣外面飯店中餐,吃了有拉稀現象。”
親身經歷過,我確信,我們的農產品生產和餐館烹飪加工環節中存在某些問題!我們的某些區域水中有抗生素殘留超標,某些農產品中農藥殘留超標是不爭的事實!
這里說這事,想表達一個觀點:多么好的食材,讓我變成這樣的腸胃,我想分享給更多人擁有。我們雖身處兩地,但城市人和鄉村人需要共享信息、科學知識、土地和房子資源、共享人文、美食、度假,金融,只有這樣食品才是安全的,人情關系是融洽的,共享社區將是一個美好的社會!
好,下面講正題,深入淺出的分析,最后落腳點是怎么在鄉建中引進建設好“共享田園社區”?。
國人更多的是通過滴滴打車和優步軟件流行,知道了“共享經濟”。當下火爆的共享單車,加速想了解為啥共享經濟這么熱門?
協同共享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數十億人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在互聯網上共享能源、信息和實物,所有權被使用權代替,“交換價值”被“共享價值”代替,人類進入“共享經濟”新紀元。
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應該怎么玩?來看全球最吸金的9大共享經濟商業模式。
它們分別是——共享出行、共享空間、共享金融、共享美食、共享醫療健康、共享公共資源、共享知識教育、共享任務服務、共享物品。
一、共享出行
交通出行是共享經濟目前在全球范圍影響最廣、爭議最多、也是最徹底貫徹共享經濟精神的領域,主要有共享租車、共享駕乘、共享自行車、共享停車位四種類型。
交通出行的共享基于巨大存量市場,把社會上大量閑置的車資源、司機資源、停車位資源等給盤活了,在改變人們出行方式的同時,指數級提升了交通閑置資源的利用率。
Uber可謂是“共享經濟”的啟蒙,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車公司,通過移動應用,雖沒有一部車,卻建造了一個共享經濟的平臺,打破了傳統由出租車或租賃公司控制的租車領域。
二、共享空間
空間是無處不在的資源,但它有著明確屬性特征,主要包括共享住宿空間、共享寵物空間及共享辦公場所空間三種產品形態。
傳統空間擁有者想要高頻次出售或短租給需求者,或者需求者想要了解房屋真實情況,交易的時間成本就非常高,但空間的共享經濟則將傳統的壁壘打破了,供需雙方可以很快速地建立聯系并溝通,信息完全對稱。
在Uber改造了人們的出行方式之后,Airbnb也改變了人們的居住空間和旅行模式。被譽為“住房中的Ebay”——Airbnb,雖沒有自己的房子,卻能通過一個網站就能在全世界192個國家,30000座城市為旅行者提供300萬套房間,而且都是各具特色的民宿。旅行意味著享受生活,在這些短租平臺上選擇民宿或短租房,不僅價格比星級酒店更低廉,與房東一家相處,還能體驗當地風土人情特色。
三、共享金融
金融與互聯網模式相互滲透,促使金融的共享經濟需求誕生,主要有P2P網貸模式與眾籌模式。
金融共享經濟通過互聯網平臺快速高效搜尋和撮合資金的供需方,加快資金的周轉速度,最大程度發揮了資金的使用價值,讓更多人享受到金融服務,當然也包括農村合作社信用金融,讓更多農民享受到資金互助。
在投資、融資和支付領域,共享金融才剛剛開始,并且尚以新生金融機構為主,廣大傳統機構還沒有大批跟上。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趨勢已經形成,而且將以超出大多數人預料的速度呈井噴式發展。
四、共享美食
消費者可以通過他們的應用查看附近餐廳、菜譜和評價,并預訂座位,而OpenTable通過向餐廳收取一定費用來實現收入。
國內從2014年開始,愛大廚、回家吃飯等應用軟件已紛紛上線。“回家吃飯”利用社區內閑暇中年人的烹飪能力共享家庭廚師,將菜肴以外賣的形式送到辦公場所,類似于鄰里“搭伙吃飯”的模式,比餐館的價格更便宜,菜式更豐富,也更安全。
通過這些第三方平臺,好手藝的大廚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在閑暇之余為他人提供高品質的美食,同時,也可以獲得收入。把自己的閑暇和才華分享給他人,創造了意想不到的價值。
五、共享醫療健康
國內還在面臨排隊掛號看病難的今天,遠在萬里之外的大洋彼岸,紐約市的患者已經可以享受眾多醫生通過預約平臺提供的按需服務。提供此類服務的移動互聯網新生代公司Heal,Pager,MediCast等企業被業內一致看好,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Amazon、Uber這樣能改變人們日常生活方式的互聯網巨頭。
在Pager平臺上,患者只要有需求就可以通過移動應用來預約醫生,公司會從簽約醫生中挑選一位與患者達成1對1連接,并在2小時內提供上門服務。這些對于沒有時間在醫生辦公室排隊的患者來說意義重大,可以節省時間和精力,享受定制化醫療服務;對于醫生而言,也可以額外地獲得一些收入。
六、共享公共資源
馬斯克收購的SolarCity公司主要業務是購買閑置太陽能光伏系統,然后租賃給用戶并提供安裝等周邊服務,通過周邊服務的附加值將產品提價并從用戶手中賺取差價。
公共資源的共享讓眾多分散的用戶與數據瞬間成了可利用的資源,同時又不會造成資源的過剩,讓資源的分配更均勻。
七、共享知識教育
國外的Ted、國內的網易公開課,都是典型的知識共享平臺。
中國的果殼推出了知識分享產品——在行&分答,將知識分享從線上引到線下。每個人都可能是一個領域的專家,讓這些專家將自己的經驗和知識與他人不僅在線上而且在線下進行1對1的分享,可達到更好效果。
對于知識共享的未來,知乎一直在朝著“知識變現”、“內容付費”等方面進行探索。在分享的過程中,讓存在于每個人頭腦中的知識發揮更大的價值,而且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打破了空間的限制,這種知識的共享可以觸及地球每一個角落的人們,幫助他們提高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
八、共享任務服務
幫助別人完成任務或提供各種服務。人們在網站上發布工作內容,然后別人可以領取任務,完成任務后獲得相應的報酬,美國的TaskRabbit、中國的威客都是這樣的企業。
從發布任務者的角度來說,成本低、解決速度快,而接受任務的人則可以賺些外快。這種模式下,公司也將會更“輕”更扁平。
另外,共享經濟下的快遞業可以充分利用全社會擁有空閑時間的人員,因而在人員問題上要好于傳統快遞業,而基于地理位置尋找最近人員的方式也使快遞的時間得到了節約。
九、共享物品
物品共享領域其實是最早就出現的共享形態,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共享物品的商業模式呈現出物品共享、書籍共享、服裝共享等更加多元化的形態。
在共享物品這種模式下,降低了供給和需求兩方的成本,大大提升了資源對接和配置的效率。這不僅體現在金錢成本上,還體現在時間成本上。
共享社區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產能過剩是一切的根基,共享平臺是介質,按需分配是手法,獲得回報是結果,這就是一個共享經濟平臺,在一個社區提供系列共享經濟服務,是否叫做共享社區呢,我們繼續往下說:
為什么說共享經濟是一個好模式,是一個向善的模式?
三點:1.成本低 2.建立連接 3 可持續發展
支付、評價、客服、溝通他們用這些手段來提升平臺的整體安全性,而這也成了如今共享經濟平臺產品的標配。
我們建立信任體系的最終目的其實并不是要約束我們的用戶,實際上是要建立信任。建立他們對用戶、對平臺的信任。做到人與人之間的高度信任,共享經濟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所以我們說信任更像是平臺的一個助推器,讓平臺能夠走的更快更好。
在同一個小區,思考共享經濟的創意,你會發現有很多很多。
比如你買的跑步機,一天你也就跑1、2個小時,他就閑置了,能不能把他分享出來,按小時的拿回報?比如你家的廁所?你家的洗衣機呢?你無時無刻不洗衣服嗎?不是吧,城市中蟻族們有些還是需要手洗的,你把洗衣機分享出來,來洗衣服?冰箱、凈化水機呢、自行車呢?,都是可以作為閑置的資源進行共享。
通過觀察現有的優質共享經濟平臺我們發現,他們普遍都具備以下的幾個規則:
1.在共享經濟里,我們不是匿名的;
2.心理學研究表示,我們不想干擾我們認識的人;
3.共享經濟不僅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它還在重新構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4.錢是其次的;
事后反思與他人的聯系升華了整個共享體驗。
聯系升華怎么解釋呢?
就是讓一次簡單的分享——回報中找到一些我們曾經失掉的善良與憨厚。找到伙伴、同類、認同,從自己的世界走出去。
所以共享社區回報我們的是新型鄰里關系,家人親情關系,找到了曾經失掉的善良,這個意義上來說是親情文化,傳播的是人文。
而我們最終會發現在共享經濟的世界里商業仿佛已經退居其次,人與人的溝通、連接奠定了整個交易流程,而人際關系與真實身份獲得最好的方式,在目前看來就是社區或者叫社群。因為在這里我們能獲得相對固定的人際關系,并且每一個人都是真實存在的真人,有共同價值認同“上善若水”的同類人,一起做好人,做好事。
如何運營好一個共享社區?
三點,有態度的內容、圈層化互動、共享中互利。
什么是有態度的內容,就是作為一個人說人話。
我們都知道人都是又個性的,每一個說出來的話都代表了獨一無二的個人。別人學不來的。換做品牌我們能想到可口可樂代表的分享與快樂等等,這種鮮明的個性都是通過一次次活動與宣傳打造出來的。
如果你想讓你的社區變的獨一無二,請從今天開始思考?你是誰?你如果去表現自己的個性?你做的內容符合你的個性嗎?為自己貼上一個獨特的標簽,明天做個有頭有臉的社區。
再說圈層化互動怎么解釋,比如你喜歡自助洗車,你發現隔壁鄰居也喜歡,鄰居的鄰居也喜歡,然后在社區里發現越來越的人喜歡,這就形成了一個圈子。你們每天都享受有鄰居在幫你洗車……
當我們在小區中策劃活動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如何利用這種圈子呢?比如專門為這個圈去策劃互動,讓他們的關系更加的緊密?這就是所謂的圈層互動。
最后就是共享中互利,我想這個之前已經被提及很多了,建立信任之后,圍繞中產階級升級消費提供系列剛需的產品和服務,你懂的……
未來共享社區將以社群及互聯網上的虛擬社區為單位,將志同道合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實體的限制、國家的局限都逐漸消失,很多物品、度假空間、知識、甚至于資金都可以共享,美好的生活即將展開。
共享主義
美國15個城市已經提前進入“共享主義”。2013年底,紐約、舊金山、波士頓等15個城市的市長簽署“共享城市”(SharableCities)宣言,承諾大力推動包括交通和住宿在內的“共享型經濟”(SharingEconomy)。
不甘人后,歐洲的阿姆斯特丹和亞洲的首爾也跟進加入“共享城市”的行列。未來學家舒爾茨(PeterSchwartz)預計,“共享主義”將是全球城市創新的新趨勢。他們看到這種新的消費形式和生產形式(眾酬、分攤生產制等)能夠帶來社區復興運動。人們在相互交換的過程中培養出完全不一樣的人文情懷。
在加拿大多倫多市,一位創業者組織“社區工具共享網”,幫助鄰里借用工具。互通有無中,大家發現每個家庭都有大量很少使用的工具,從割草機到電鉆,完全可以借用。共享的網站從工具、時間、專長到陪護,應有盡有。
環保年代,消費不必擁有物權和所有權,只要能夠借租使用權。
“共享主義”大行其道之后,群眾的創造性智慧也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英國有一個“鍛煉做好事”(goodgym.org)網站。鄰里之間可以登記需要的簡單幫助,例如換燈泡、搬家具等。喜歡鍛煉的鄰居就會跑個來回,把事給辦了,也順帶把身體給鍛煉了。
美國的“任務小兔”(taskrabbit.com)網站支持有償和無償的社區任務互助。有些宅在家里的理工男一躍成為“超級小兔”,因為他們能夠多快好省地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務,例如安裝家具,修理電腦等。“宅男”成為明星,陽光灑滿他們的心田,執行任務的干勁更高。
“共享主義”不但打破“所有權”為基石的傳統市場機制,它還在解放生產力的同時解放勞動關系,允許勞動者與被服務者之間組合形式多樣的互助關系,有償、志愿,或等價交換。
20年前,在《孤獨地打保齡球》(BowlingAlone)中,社會政治學家普特南(RobertPutnam)擔心美國社區人文精神凋敝,社會關系冷漠,和社會矛盾上升。今天,盛行的“共享主義”帶回親密互助的城市部落文化。熱衷共享運動,市長們還有一個現實的理由。
上一次,舊金山公交工會大罷工。“灣區共享”(Bayshare.org)出來解救交通危機,組織會員提供免費搭便車服務。去年,紐約地區遭遇嚴重的颶風,住宿共享協會主動向災民提供臨時免費住宿。在社會遇到重大災害時,共享社區的會員平時培養出來的互助習慣和支援系統立即發揮出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上一次,“包產到戶”解放了鄉村農民的積極性,改變了中國。這一次,城市和鄉村的“共享主義”也許能夠解放城市居民的創造性,城鄉互助,建設和諧社會。
共享主義的未來暢想版本可能是這樣的:
第一,隨著社會生產力發展,社會物質財富得到均勻分配。
第二,社會成員共同占有并保證充分權利支配全部生產資料。
第三,實行勞有所得,勞動與回報相匹配的原則。
第四,隨著社會生產力發展逐步縮小并最終消除貧富差距,保證廣大弱勢群體的生存和發展權利。
第五,提高全體社會成員尤其弱勢群體的公民意識和民權意識,提高全體社會成員尤其弱勢群體的科技文化水平。
第六,消除政治分化和國家政治,保障全體公民安居樂業的公民權利。
高舉“共享主義”大旗,發揮中國人民聰明才智,在城市居民中、在鄉村農民中尋找到認同共享主義的人,人以群分年代,付費形式獲得共享社區“護照”,因此成立“共享主義”微信互聯網社群,線上線下互動,我們根據社員需求,建議推動共享經濟的發展,肯定有小區端的共享服務項目,比如共享水素水機、洗車設備和金融,也有鄉村端共享服務項目,比如,共享田園菜地、廚房、度假空間等等……
作者簡介:中國投資協會大數據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繼隆資產董事長兼總裁。目前從事項目咨詢管理與企業頂層設計,商業模式優化服務,天使投資。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程利明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