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在中國已有20多年的發展歷程,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國民閑暇時間的增長、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目前正進入規模化發展的新時期。由于休閑農業具有的“農游”合一的特點,特別是它對于農業發展、農村建設的特殊意義。國內休閑農業園區存在的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就是產品品質不高,低水平重復建設,甚至已經在部分經營者和消費者心目中形成了休閑農業園區就是低價位、低品位、低質量、高相似的“三低一高”的印象。
同時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越來越看重健康、休閑的生活方式,集休閑、健身、娛樂于一體的戶外運動受到旅游者的青睞。戶外運動實以自然環境為場地,體現出異地性特點和探險性特點;參與者是直接參與戶外運動,而不是觀看、欣賞等間接的參與形式;戶外運動更強調項目的新興性,即在一個時期內較為新穎、時尚的體育項目。
【國內外對比—可操作性強】
20世紀60年代初,西班牙積極發展休閑農業,把農場、莊園進行規劃建設,提供徒步旅游、騎馬、滑翔、登山、漂流、參加農事活動等多種休閑項目,并舉辦各種形式的務農學校、自然學習班、培訓班等。此后,休閑農業在德國、美國、波蘭、日本、荷蘭、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得到倡導和發展。中國休閑農業最早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鄉村旅游和生態旅游的興起,休閑農業迅速發展,目前進入成熟和規模化階段,與國外的當時的情況類似。由此可見,休閑農業與戶外運動有著天然的聯系,兩者的復合開發能發揮互補優勢,推動各自健康持續發展。
一是可以發揮戶外運動教育、娛樂、健康促進等功能,提高旅游者的體驗質量和滿意度,提高休閑農業的市場吸引力,可以拓展休閑農業的發展空間,增強其發展動力,進而提升綜合效益;其二,休閑農業園區一般建在交通區位優越的農村地區,加上具有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業景觀,除了少數戶外運動項目(如滑翔、攀巖等)對地形、地質條件有較高的要求外,適合大部分戶外運動項目的開發,休閑農業為戶外運動提供了良好的開發平臺。
【復合式開發—突出體驗性】
休閑農業與戶外運動的復合開發是以休閑農業園區為載體和平臺,以吸引客源市場為終極目標,從產品整體開發、項目耦合經營、品牌聯合推廣3個方面進行。休閑農業與戶外運動的復合開發可以從景觀環境鄉土化和生態化建設、項目體驗化設計、文化有形化展示、經營模式合理設計、管理人才分類開發、品牌聯合推廣等6個方面來構架。
產品整體開發是休閑農業與戶外運動復合開發的核心,需要從景觀環境鄉土化和生態化建設、項目體驗化設計、文化有形化展示3個要素考慮,其中項目體驗化設計是休閑農業和戶外運動產品開發的關鍵。戶外運動包括山地戶外運動、水上戶外運動和空中戶外運動。山地戶外運動包括登山、攀巖、遠足、山地穿越、野營、山地自行車、山地越野、探洞、滑雪、攀冰、騎馬等項目;水上戶外運動包括溯溪、漂流、荒島生存、獨木舟等項目;空中戶外運動包括羽翼滑翔、熱氣球等。
根據園區的的地形地貌和建筑景觀,合理布局戶外運動的場地和組合模式。在設計戶外運動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各個項目之間能否形成一條或幾條完整的路線,這是游客體驗性的保證。同時應該考慮項目本身以外的便利性,如安全設施、衛生間、餐飲、園區內距離等。
【保持鄉土氣息—確保差異化】
景觀環境鄉土化和生態化建設田園化、鄉土化是休閑農業開發的基本原則之一。目前,一些休閑農業園區采用了城市游樂園、主題公園的開發模式,存在著不少開發失誤,如城市化現象,建筑風格上的求“洋”求奇心理,尤其是度假設施建設“土”味不足,布局整齊劃一,大大降低“野”趣。
休閑農業園區一般缺乏高品位的觀光資源,“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的鄉土性休閑空間和場景是核心競爭力之所在。鄉土性越明顯,與城市的差異性越大,休閑農業的競爭力越強,對城市居民的吸引力越大。因此,休閑農業園區景觀營造時應充分運用當地的鄉土元素,如采用當地傳統建筑風格,綠化樹種選擇鄉土植物,保持原有農業文化形態,營造農業景觀等。休閑農業以城市居民為主要吸引對象,具有市場定勢性。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浙大休閑農業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