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李婷兒:產業扶貧的點睛之筆是因地制宜

[ 作者:李婷兒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9-28 錄入:實習編輯 ]

近年來金銀花市場火爆,遂將種植金銀花確定為脫貧致富的主攻產業。可種這種“金貴”東西不比種洋芋,缺乏經驗的貧困戶們紛紛說種不了、不看好,不愿費工夫,實際產量跟預計相比少得可憐,靠此脫貧自是無法實現。(人民網9月25日)

現如今,從中央到各地政府都把脫貧攻堅作為重中之重在抓,為了讓百姓真正富起來,各級政府絞盡腦汁,多年來的扶貧工作經驗表明,給錢給糧,都不如發展致富產業實在,但要在產業扶貧上見成效,也得因地制宜,找到真正適合本地的產業方能成功“解困”。

一方面,部分地區在產業扶貧過程中,產業規劃隨意性太強,沒有進行前期的市場調查,沒有整體的設計規劃,更沒有對產品的適應度進行合理的實驗。另一方面,部分地區在產業扶貧過程中,行政力量運用過多,“指手畫腳”式扶貧手段得不到百姓認可,導致貧困戶參與程度不高。再有就是,貧困戶原本就組織化程度低、難以應對市場風險,初級產品稍微受市場波動影響,貧困戶對產業的激情就下降,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如果領導干部在產業指導上選擇失策,不但不能幫助貧困戶走出“困境”,更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金錢,還會讓群眾失去對政府的信心,到頭來也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此,看似前途光明的產業扶貧之路,必須根據地方特色、人文、環境、生態等因素為前提,反復進行前期的規劃和實驗,才能真正打通扶貧囧途,讓貧困群眾抱上產業“金雞”,得到源源不斷的實惠“金蛋”。

筆者認為,各地已基本形成“一個基層黨組織主導、一個合作社依托、一個特色產業帶動、一名黨干部聯系”,幫帶“一個貧困戶”脫貧致富的“4+1 ”產業扶貧模式,駐村干部還需在因戶施策、因地制宜上下大功夫。其次,就是利用“互聯網+協會+公司+農戶”模式,指導貧困戶發展適銷對路的特色農產品,亦可助貧困戶走上致富之路。

作者地址:四川省綿陽鹽亭縣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A级片电影亚 |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成AV人的天堂在线 | 在线观看国产日韩欧美 | 亚洲日韩a∨电影天堂 | 日韩中文高清在线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