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詹嘉放等:國外發展設施農業對中國的啟示

[ 作者:詹嘉放?宋治文?李鳳菊?王曉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8-03 錄入:吳玲香 ]

原標題:日本、荷蘭和以色列發展設施農業對中國的啟示

摘要】日本、荷蘭和以色列等國家通過實施設施農業創造了現代農業的奇跡,其成功經驗值得借鑒,概述了其對中國發展設施農業的深刻啟示:樹立并認同農業知識化、工業化、市場化理念是發展設施農業的前提;體現國家意志,實行政府主導是發展設施農業的關鍵;生產經營集約化是發展設施農業的基礎;生產主體專業化是發展設施農業的核心。

關鍵詞】:設施農業 農業工業化 農業市場化 生產經營集約化 生產專業化

設施農業是在人為可控環境保護設施下的農業生產,它綜合應用工程裝備技術、生物技術和環境技術,并按照動植物生長發育所要求的最佳環境進行動植物生產,成為當前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之一。“設施農業”是“設施”和“農業”的組合,設施指可以人為控制作物生長環境的系統,它由簡易塑料大棚、溫室發展到具有人工環境控制設施的自動化、機械化程度很高的現代化大型溫室和植物工廠。由于把農業生產置于可以控制的環境中,使農作物或養殖物得到生長的最佳環境,因此,設施農業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特點。設施農業在發達國家發展迅速,其栽培主要對象為蔬菜、花卉和果樹。設施農業成為新世紀我國農業發展的亮點,它展示了中國農業發展的前景。日本、荷蘭和以色列通過設施農業為世界創造了現代農業的奇跡,其成功經驗值得借鑒,對中國發展設色農業有深刻的啟示。

一、確立農業知識化、工業化、市場化理念是發展設施農業的前提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任何事情只有在先進科學的思想理念指導下才可以順利開展,有序運行。基于中國當前設施農業的發展現狀,要有效發展設施農業首先必然要確立合乎市場發展規律、符合時代發展的理念,為設施農業的發展提供行動指南,即農業知識化、工業化、市場化的理念。

(一)農業知識化理念

所謂農業知識化,是指農業發展過程及其結果的知識含量達到相當的高度,從而逐步進入以知識驅動農業發展的知識農業階段。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成為決定生產水平的最重要因素。在日本、荷蘭、以色列等發達國家,農業生產中科技知識的應用程度越來越高,范圍也越來越廣,一方面在于這些國家農業生產者的知識水平都相對較高,另一方面在于政府在農業科研上的投入較大,促進農業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彰顯著知識和科技的魅力。這與中國傳統的農業耕作方式有著巨大的差別,中國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知識水平較低、整體素質不高的農民,這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知識在農業中的運用。總結日本、荷蘭、以色列等發達國家農業知識化的經驗主要在于以下5個方面:知識在農業生產要素中的地位不斷上升;農業經濟活動日趨信息化;農副產品的知識含量不斷提高;農業勞動者成為知識型勞動者;農業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經濟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農業工業化理念

農業工業化 是指運用工業化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模式來謀劃農業產業發展,即農業生產過程中用現代科技武裝農業,現代工業成果來裝備農業,用現代管理手段經營農業,最終形成工業化的新型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其涉及兩層意義:一方面是指在推進工業化的過程中,對傳統農業帶來的改革和變化,即農業在國民收入和就業中的份額下降;另一方面,指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現代化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提供的技術裝備廣泛應用于農業,使傳統農業內部整個系統發生裂變,不斷向現代農業邁進的過程。中國當前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模式較傳統農業有所進步,如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機械化普及程度逐漸提高,農產品加工程度逐漸加深等,但是農業工業化的理念仍有待普及深化。而荷蘭、美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一直致力于研究農業的成套技術,采用智能化溫室綜合環境控制系統可節能、節水、節肥、節省農藥、提高作物抗病性。各國還通過建設植物工廠來生產萵苣、番茄、藥材等。農業工業化生產所創造的適于作物生長的環境,促進了單產水平的提高。這樣的農業生產模式促使日本、以色列等國家溫室單位面積的優質蔬菜產出率相當高。簡而言之,日本、荷蘭等發達國家的設施農業真正實現了“農業技術裝備工業化;農藝技術措施工業化;農業管理工業化;農業產品的商品化;農業生產的機械化”這一農業工業化理念。

(三)農業市場化理念

農業市場化的概念內涵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對農業市場化有不同的理解和詮釋。無論從怎樣的視角來分析農業市場化的概念,我們不可否認農業市場化的幾個要點:(1)市場機制在農業經濟中對資源配置發揮的作用持續增大;(2)農業對市場機制依賴程度不斷加深和增強,亦即農業在發展過程中要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生產經營;(3)生產主體以獲得市場利潤為出發點。確立農業市場化理念符合當前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順應了市場經濟和工業化發展的需求,促進產業結構間的協調發展。荷蘭、日本等國一直把農業發展當做立國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不斷把農業技術創新、設施農業發展、農業科研等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逐漸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認可度。如荷蘭生產的蔬菜80%用于出口,商品率高達90%以上;在以色列,經濟市場化步驟的加快,也促成了吉布茲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轉化——其生產領域已大大擴展,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業和為農業服務的相關產業,有的還擴展到工業和服務業。目前以色列農業生產經營全部實行訂單生產,吉布茲的農民們只管精心種植,種植之外的加工、采購、財政、購銷等繁瑣的農業服務由區域合作組織承擔,從而使農產品進入國內、國際市場。發達國家的這些做法為我們發展設施農業提供了借鑒和參考,實現農業市場化不僅可以提高農業生產者的經濟水平,同時可以活躍中國的第一產業,加強中國對農業的科研投入和新技術的研發運用,實現中國土地最優化利用。

二、實行政府主導是發展設施農業的關鍵

日本、荷蘭、以色列等發達國家設施農業發展如此完善,產生如此的影響力,最重要的因素便在于政府在設施農業的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設施農業的發展充分體現國家意志,而國家意志主要是通過法律政策實現的。即政府有關部門加大宏觀調控的力度,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法規,通過農業立法體系建設,以扶持和規范等手段為發展設施農業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

首先,日本、荷蘭、以色列政府通過立法干預農業生產,以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日本通過立法把政策目標和經濟措施法律化,削減化學農藥使用量,削減農藥使用量,首先必須建立有可能最大限度減少農藥使用量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體系,即通過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注意場圃衛生,選用抗病蟲品種,利用各種資源設備等所有防治手段的有機結合,使病蟲危害量控制在發生危害閾值以下;同時與植物檢疫和病蟲預測預報等防治體系相結合,共同構建環保型的病蟲防治體系。從而保證設施農業產品的綠色、安全,從而獲得市場的高認可度。

其次,日本、荷蘭等發達國家政府根據農業發展各個時期的需要,通過立法把政策目標和經濟措施法律化,推動農業現代化。例如,日本早期的《蠶種檢查法》、《肥料管理法》、《奉井地整理法》、《必行事l4條》等法律分別對選種、耕地整理、肥料、農具的改進等進行了規范,極大地推動了優良品種和先進耕作方法的推廣和應用。20世紀4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并頒布的《農業協同組合法》,加強了土地的集中和管理,為小農經濟的組織化運行提供了法律依據。50年代頒布的《農村漁業重建完善法》和《農林漁業組合聯合會完善促進法》,使農協的組織機構和服務功能基本上固定了下來,并延續至今。1961年,日本政府頒布實施了《農業基本法》,該法確立了日本農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基本經濟制度。70年代,日本開始推行“綜合農業政策”。80年代實行“長期農業政策”。所有這些法律措施較好地保證了農業政策的穩定性與連續性,是日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手段。這為中國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借鑒,政府必須在設施農業的發展中起到主導作用,掌控設施農業發展的大局。

第三,日本、荷蘭等發達國家政府還將扶植農業的財政金融措施等落實在法律制度上,以保證足夠的資金發展設施農業。在日本的農法體系中,專門針對農業的財政、金融、災害補償及保險等法律占有重要分量,這方面的法律約有30多部。針對農業的財政法規有十多部,其中,《糧食管理特別會計法》、《強化農業經營基礎措施特別會計法》等帶有“特別會計法”字樣的法律,實質上是日本在財政上設立的農業專項資金,如針對農業制定的“特別措施法”或“暫定特別措施法”等,一般都包含著相應的財政扶持措施。針對農業的金融法、保險法有20多部,其中,帶有“補償法”字樣的法律,既包含著對“補償辦法”的規定,也包含著“必須予以補償”的法定義務。由于日本在法律上規定農協具有融資功能,而且還有一套政策金融系統支持,比較有力地保證了農業發展對資金的需要。而以色列政府亦通過法律政策規定農業發展所需的各種資金。如有關政策規定以色列的農業科研經費中“競爭性基金”的分類管理。如此一來,便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了法律的效力。iii

第四,制定法律及各項優惠政策,促進設施農業新發展。由于日本、以色列等國家國土面積有限,農業資源缺乏,因此,這些國家的農業不得不走集約化的農業發展道路,農業技術的創新也是其農業賴以生存的基礎條件。實際上,這些農業技術的創新得益于國家頒布相應的法律政策以保證農業技術創新和設施農業的新發展。如以色列完善高效實用國家技術創新體系便是由《工業R&D鼓勵法》定義的R&D創新項目、創新計劃、支持中心、國際工業R&D合作4個支撐部分組成。更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政府大力支持研究與開發,給投資者和創業家提供多種優惠,包括優厚的投資津貼、政府貸款保證、免除稅額和高風險企業創業基金等。政府專門制定《鼓勵研究與開發法律》,早在1984年,政府就通過了一項“鼓勵投資法案”,政府設立開發風險基金,目的主要是為開發“高附加值的產品”提供便利。7年之后,國家有了培植高科技企業的“孵化器”,現在全國有近30個這樣的“孵化器”。

三、生產經營集約化是發展設施農業的基礎

“集約”是指農業上在同一面積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進行精耕細作,用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方法來增加產品總量的經營方式,現代意義的“集約化經營”引自于前蘇聯,指在同一經濟范圍內,通過經營要素質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組合方式的調整來增進效益的經營方式,是相對粗放經營而言,以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根本對經營諸要素重組,實現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農業集約化經營作了精辟的論述:“所謂農業集約化經營,無非是指資本集中在同一土地上,而不是分散在若干毗連的土地上。”在設施農業的發展中主要包括經營組織合作化,科學技術集成化等。

(一)經營組織合作化

集約化經營組織要求生產要素的相對集中,經營集團化、規模化、合作化。荷蘭的農業以家庭式農場經營為主,由于小單元的生產結構,個體農民的市場力量較弱,缺乏競爭能力。各農戶彼此之間視為具有共同利益的集體,而不是競爭對手,在市場面前,農民們具有近乎相同的產品,相同的利益,也具有相同的市場地位,因此開始自發地組織了一種適合市場功能的最經濟的農戶組織農業合作社,這種合作組織保存了其他一切農民習慣的獨立經營功能。荷蘭農業合作組織類型很多,均有完善的組織結構,強有力的市場規范能力和全程服務機制。它不僅是生產者和交易者的橋梁,還是雙方相互利益的“保證人”。同時,農業協會還在產業發展中積極涉足農業科普工作,成為政府和農民之間的“中間人”。以色列傳統農業合作組織有兩種,一種是自稱為共產主義的吉布茲(Kibbutz),另一種是自稱為社會主義的莫沙夫(Mashav)。全國約有吉布茲270個,莫沙夫400多個。政府與它們的關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補貼政策。吉布茲和莫沙夫所購買的農業設備,政府給予40%的補貼,農業用水價格低于工業用水的80%;二是土地使用權。土地所有權屬于國家,吉布茲和莫沙夫僅擁有土地的使用權;三是吉布茲和莫沙夫所有的經營活動都要向國家納稅。

(二)科學技術集成化

技術集成化即把若干技術集中在一起,使其功能更加豐富多樣。室內技術集成化是將溫室內的多種技術的聯動創新和配套運用,它反映了設施農業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農用機器人是溫室技術集成化的典范,它將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現代通信技術、智能控制技術、計算機視覺技術、空間技術等高科技引入設施農業,使設施環境監控系統朝著自動化、智能化和網絡化方向發展。日本開發出能行走的耕耘施肥機器人以及柑橘、葡萄收獲機器人,美國開發出能辨別秧苗質量并進行分揀的移苗作業機器人。溫室技術集成化使以色列溫室栽培采用的技術日益成熟,不同的品種均有一套可行的技術措施,日常栽培靠每日連續或間斷的監測灌溉液和土肥的pH值、EC值以及各種主要營養元素,并配合光和溫、濕度等環境條件,綜合考慮調整各項栽培技術。集成化的工業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荷蘭溫室農業,賦予荷蘭溫室農業高度工業化的特征,成為工業化大體系不可分割的部分。荷蘭的溫室園藝產品的生產完全可以實現按照工業生產方式進行生產和管理,不僅體現在種植過程中有其特定的生產節拍、生產周期,還體現在產品生產之后的包裝、銷售等方面。

四、生產主體專業化是發展設施農業的核心

從發達國家設施農業發展經驗來看,設施農業具有技術和勞動力密集、高投入高產出的特點。因此,中國設施農業要取得長遠發展就必然要通過生產主體專業化這一有效途徑予以實現。要實現生產主體專業化必然要構建教育、科研、推廣三結合的農業科教體系,如此,方可促進中國設施農業的可持續高速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農業科教體系不僅能夠為設施農業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也可以建立“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新機制,推動科研、推廣、教育協調發展,促進設施農業發揮最大價值。一項農業科技成果能否產業化、商品化, 除了看其技術水平是否高、新、尖, 或是獲獎層次、數量的高低多寡外, 更重要的是看其是否能帶來超出正常投資回報率的高額邊際收益率和社會邊際收益率。因此說這3個環節都不可忽視。

設施農業技術的研發是生產主體專業化的前提,也是最關鍵的一部分。通過對日本,以色列等國家技術研發的研究發現,技術研發首先要結合本國氣候特點和國情,進行必要的、系統的非重復性相關基礎研究;其次要借鑒外國的先進經驗,把握技術創新的核心;再次要有足夠的資金作支撐。以色列通過給農業發展提供足夠的資金保證農業研究的可持續發展,不僅方便了對本地區農業發展的調研,同時也能夠到經驗先進的其他國家學習。“約有10%用于基礎研究,70%75%用于應用研究,另約有15%20%的科研經費用于農業科研成果的推廣。其中,農業部的投入約占60%,主要用于資助應用性研究;科技部與教育部的農業科研經費約占20%,主要用于資助大學的農業基礎性研究;民間企業的農業科研經費約占10%,主要用于資助技術開發”。通過分析應用于農業研究上的經費分配,可見技術研發對生產主體專業化的重要作用。

五、小

綜上所述,中國設施農業發展的重點應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確立設施農業發展的科學理念;二是加強國家的重視力度,提高設施農業的影響力;三是實現生產經營集約化,實現設施農業發展的高水平;四是強化生產主體專業化,促進科研、推廣、教育協調發展,增加農業從事者的知識積淀,提高其綜合技能水平,以保證中國設施農業發展的創新性和可持續性。

(作者單位:天津市農業科學院信息研究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天津農業科學》201106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天天夜夜综合色鬼久久 | 最新国产亚洲亚洲精 |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 一级欧美一级日韩中文片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 污污网站国产精品白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