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茫茫戈壁,挺立起排排白楊;昔日的連綿沙丘,綠染了片片果園。20年前,由福建和寧夏兩省區共同建設的銀川閩寧村,如今成為有6萬多人的嶄新城鎮;而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稱的西海固地區,更是舊貌換新顏、生機盎然。閩寧協作20年之際傳出消息:寧夏有望提前實現全區脫貧。(人民網 2016年7月12日)
“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習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強調要科學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精準扶貧”思想、目標已提出,如何去實施、實現目標,就成為脫貧工作的核心。
筆者認為,脫貧不是一個區、一個縣、一個村自己的事情。關起門來脫貧,注定是會固步自封,無法進步。要想脫貧,必須要打開大門,相互學習,相互合作,分享資源,取長補短。要想進步,就要打破舊模式,學會創新,開創新天地。首先要學會資源的合作分享,充分利用當地及相關地的資源,盡最大可能充分利用資源,將資源變成惠民經濟產業。其次要學會人才的分享,引進需要的專業人才,做到專人有專崗,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再次要發展新興產業,跟上時代的步伐,發展電商、特色農產品、高價值經濟作物、鄉村特色旅游等,讓農村經濟多樣發展,形成產業鏈。
脫貧攻堅是一場持久戰,一味的埋頭苦干是不夠的,因地制宜制定策略,共同協作發展是強有力的手段。筆者相信,只要萬眾一心,廣開發展的大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將會如期圓滿完成。
作者地址:四川省北川縣通口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