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四川省長尹力在“兩會”四川團開放日上表示,按照中央要求到2020年要全面消除絕對貧困,四川目前還有貧困人口380萬。為達到脫貧目標,從省到鄉各級政府層層立下“軍令狀”:到2020年摘不了窮帽就摘官帽(3月9日搜狐網)。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國人民共同邁向富裕。這是我們黨和政府自始至終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同時也是廣大人民群眾所期望實現的美好愿景。令人欣喜的是,這一偉大目標正離我們越來越近,同時我們也清醒的看到,我們要真正的邁過“貧窮”這道溝還需不松懈、不放棄,鼓足勇氣、攻堅拔寨。正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要求,要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扶貧脫貧是硬任務,各級政府已經立下軍令狀,必須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薄?
看到各級政府都已為脫貧攻堅立下軍令狀,著實叫人歡欣鼓舞。從軍令狀中我們看到了中央、省、市、縣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決心,看到了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希望。在此由衷的為立軍令狀的相關領導點個贊!但在歡喜之余,我們又不得不面對另外一個可能性:那就是這些立下軍令狀的“勇士”們會不會因軍令狀而使脫貧工作變味呢?會不會變成自己爭取政績的一個工具呢?這并不完全是危言聳聽和杞人憂天,畢竟在相關的新聞報道中已出現了“人扮裝羊”、“扶貧盆景”等假扶貧的現象……
所以,筆者認為,各級政府領導立軍令狀并喊出“摘不了窮帽就摘官帽”是有必要的,但如何讓地方主政的官員不因為軍令狀而改變扶貧的初衷更加重要,說到底就是如何看待官位和群眾利益的問題。因為思想的高度決定了行動的力度,最后體現在群眾的滿意度。
脫貧攻堅必須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前我國所剩下的貧困人口中絕大多數都是近幾十年脫貧攻堅所未成功的。這其中有的是所處地理位置極差,有的是自身產業發展能力特弱,有的是因病、因災、因學特別困難。可以講,7000萬的貧困人口是歷年脫貧工作中剩下的硬骨頭。面對如此龐大而艱巨的工作,光有一腔熱血顯然是不夠的。這就需要各級的地方政府能夠統一思想,站在全局的高度,立足長遠,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實事求是的針對各種不同的致貧原因,因地制宜、分類實施。
在立好軍令狀的同時,更須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脫貧考核制度。歷數近年來發生的扶貧造假事件,我們會發現相關的地方官員固然是有諸多問題,但在問題的背后我們還會發現造成這些官員做出種種讓人不可思議的“表演”幾乎都與想保住自己的“帽子”并進一步求得“上位”有關系。在這里,筆者認為,我們的上級相關考核部門還需進一步細化考核指標,要對不同基礎的地區做不同標準的要求,這就像是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要允許脫貧成績有差異,要給地方政府扶貧留一點思考的時間,以避免扶貧政策的草率性、不可持續性。
總之,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脫貧攻堅的今天,各級政府既要有“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勇氣和魄力,又要有實事求是,功成不必在我的態度。唯有如此,脫貧攻堅工作才能在“軍令狀”的激勵下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
(作者單位:四川省平武縣龍安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