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經濟學者、民建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馬光遠6日在南京談及中國樓市時表示,目前中國樓市去庫存壓力各地差異大,不同城市間存天壤之別。在庫存高企的三、四線城市,應多措扶持鼓勵一部分農民工先買上房。
6日,馬光遠在南京出席“新金融供給革命”長三角中小企業綠色金融與創新驅動主題峰會,并分析樓市走向。
當下,中國房地產去庫存已成“國家任務”。據國家統計局發布,至2015年11月,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為69637萬平方米。2015年前11個月,中國新開工房屋140569萬平方米,新房還在不斷涌入市場。
基于該數據,有專家測算,中國商品住房總庫存達39.96億平方米,現房庫存去化周期23個月,期房庫存需4.5年來消化。
在馬光遠看來,去庫存最終“療效”得看供需,中國一、二線城市不論是眼下還是未來,樓市供銷兩旺;相反一些三、四線城市庫存積累驚人,化解難度大。原因是,中國未來城鎮化輪廓,一定是以大城市為中心的城市群,未來60%的城市人口將向城市群聚攏,而非回流到小城市。
在“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消化庫存”等問題上,他認為,農民工在城市中購房,目前仍受到多重條件束縛,如落戶難、住房公積金繳納不規范、購買力有限等。政府部門可通過系列政策扶持、鼓勵一部分農民工先買上房子。“中國有2.7億名農民工,如果1%的農民工先買上房子,那數量也很可觀了?!?
實際上,中國多個省市已拿出具體辦法鼓勵農民工進城“上樓”。河南18個省轄市已全部出臺居民購房補貼政策,鄭州貸款限額最高。江蘇方面也有所探索,如宿遷沭陽給予進城農民購房補貼等。
馬光遠預判,今年,在幫助農民工買房的同時,中國對房地產去庫存的政策力度將超乎想象。唯有在金融、財政、戶籍、交易制度設計上通盤考慮,建立長效機制,庫存嚴重地帶的房子恐怕才能盤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新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