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齊蘭貴:重回水岸邊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 作者:齊蘭貴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5-23 錄入:王惠敏 ]

2018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驅車一個半小時,從宜昌前往荊州。在荊州港碼頭登上輪船,順江而下,考察長江。船行4個小時,抵達石首港。隨后,他又驅車一個多小時,深入到長江湖南岳陽段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與水的關系很重要,人類在與自然共處、共生和斗爭的進程中不斷進步。讓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這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題中應有之意。他還勉勵大家守護好一江碧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長江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更增強了我們對重回水岸邊的向往。

我們不妨暢想一下鄉村振興的未來場景:白墻黛瓦綠樹,小橋流水人家。溪水清澈見底、魚蝦自由游弋,人們在水岸邊搗衣、洗菜、淘米,悠閑自得、談笑風生。這是畫亦是詩,也是未來鄉村的真實風景。

重回水岸邊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先導和引擎

重回水岸邊的實質就是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著力構建良好的農村生態環境。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新時代,新使命。如何進一步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新格局,高水平建設美麗鄉村?

鄉村振興,生態環境是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的是發展現代農業,振興農村經濟,幫助農民致富,使農村環境更加生態宜居,農民生活更加幸福。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做好開發與保護的大文章,使農村始終成為廣大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要“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這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鄉村領域的具體落實,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為我國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

良好的人居環境是廣大農民的殷切期盼,保護好綠水青山和田園風光,留住獨特的鄉土味道和鄉村風貌,是鄉村振興的當務之急。黨的十九大報告還提出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任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既是國家整體戰略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在農村的具體體現。

今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我們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扎實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完善農村生活設施,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要在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上取得新成績,開展農業綠色發展行動,實現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加快形成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環境優美的田園生態系統,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重回水岸邊的鄉村發展新格局。

重回水岸邊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環節

重回水岸邊的核心就是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只有恢復綠水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讓廣大人民在共建良好生態環境的同時,共享良好的生態福祉;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扎實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黨的十九大為解決城鄉結合這一命題找到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把金鑰匙,吹響了建設美麗鄉村的時代號角。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美麗鄉村的關鍵是要讓人們過上一種延續著歷史與傳統、記得住鄉愁、看得見希望、握得住幸福的現代生活。

美麗中國起點和基礎是美麗鄉村。鄉村振興戰略提出要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更加突出了新時代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在聯系。實現鄉村生態的良好治理是實現鄉村有效治理的重要內容,治理有效必然包含著有效的鄉村生態治理體制機制。從這個意義而言,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必須要把鄉村生態環境治理作為基礎性工程扎實推進。

而近年來,與鄉村振興戰略進程格格不入的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日益成為需要關注的問題。一方面,農村居民生產、生活以及工業垃圾對農村環境造成污染,由于農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加之農民環境意識淡薄,垃圾沿河、沿路等隨處亂堆亂放的現象較為明顯,一些畜禽養殖戶沒有相關配套污染處理設施,也成為農村重要污染源;另一方面,農民為提高農作物產量而盲目濫用、過度使用化肥、農藥等生產物資,不僅造成資源浪費,給農民帶來經濟損失,而且導致環境污染。由于排污和治污技術的落后,水資源污染造成的水資源短缺問題也十分突出。全國80%左右的污水未經過處理就直接排入水域,造成1/3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嚴重,近50%的重點城鎮水源地不符合飲用水標準,部分河段魚蝦絕跡,部分湖泊發生富營養化。

重回水岸邊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

重回水岸邊的內容就是治理好農村生態污染,讓被污染的水重新變得清澈見底。大家知道,水是生命之源,與生命息息相關,與人類生活關系密不可分。水作為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不僅人類生產生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對國家的發展也有著重大的作用。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生產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人類生活或生產活動都離不開水,工業生產、農田灌溉、城市生活都需要消耗大量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得到了提高,但同時水污染向人類敲響警鐘,成為人類不得不去重視的嚴肅話題。水體污染影響工業生產、增大設備腐蝕、影響產品質量,甚至使生產不能進行下去。水的污染,又影響人民生活,破壞生態,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損害很大。

為此,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村水污染生態治理及資源綜合利用技術”,主要采取生物過濾和植物吸收的手段,削減污染物,實現廢水生態凈化和循環利用,達到凈化水質和美化環境的雙重效果。針對常規“工廠化”工程治污方式治理農村污水“前期建設成本大、后期運營成本高、治污效果不佳、造成資源浪費”等不利因素,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經過6年多的研究與工程示范,已成功研發出“綠狐尾藻濕地污染物消納技術”“生物基質凈化技術”“綠狐尾藻資源化利用技術”等,該系列技術突破了養殖污水生態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長期面臨的技術瓶頸。

重回水岸邊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縱深拓展

重回水岸邊的目標是構建城鄉命運共同體。建設美麗中國,不僅要建設美麗城市,而且要建設美麗鄉村。城市和鄉村共存于一個生態系統之中,是一個生態命運共同體。生態文明影響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涉及城市和鄉村。保護農村環境同保護城市環境一樣重要,必須將城市與農村的環境治理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統籌規劃與布局,堅決杜絕城市污染、工業污染向農村蔓延,堅決改變環境保護重城市輕農村的工作思維;要讓農民在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自覺地保護生態環境,做到發展與保護并行,建設與美麗并重,既要讓鄉村保留田園風光的自然之美、民風淳樸之美,還要讓其融入現代元素;要讓農村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成為城鎮居民的美麗鄉愁。

鄉村振興戰略勾畫出發展新藍圖。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如何來推進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乃當務之急。要吃透把準十九大報告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精神內涵、戰略布局、發展思路與具體抓手;要明確新時代鄉村振興發展的“新20字方針”新要求,弄懂推進“三農”工作的發展新思路,堅定農村改革的新方向,統籌用好鄉村振興發展中“地、人、錢”等要素資源,從內生動力上激發更強大的活力;要堅持綠色發展,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做好生態環境治理這篇文章,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要將使工業現代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讓城鎮化發展和村鎮化發展更加協調,能夠實現更多的資源雙向流動,形成更好的城鄉良性互動,促使農村跟城市一樣美好,推動城鄉同步邁向現代化,打造城鄉命運共同體。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盡可能地發動農民、依靠農民,提升農民參與生態環境治理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讓廣大農民在鄉村生態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只有一步一個腳印,持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才能讓成千上萬的新時代美麗鄉村在神州大地不斷涌現,才能重現回到水岸邊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南省縣域經濟專家,湖南省農業集團顧問,湖南科技大學、長沙師范學院等十余所院校客座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紅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99中文在线视频 | 亚洲的天堂在线中文字幕 | 在线欧美中文亚洲精品 | 天天摸天天碰天天添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第一在线 | 亚洲中文在线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