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桃源縣確定美麗鄉村建設點村52個,截止目前,全縣完成建設投入2.44億元,改善交通道路134.6公里,新建改造機耕道路113.3公里,改造農村危房147戶,解決農村安全飲水37719人,流轉土地面積15898畝,新增訂單農業13913畝,組織精神文明宣講、評選活動253場次,組織農民實用技能培訓305場次,培訓農民18226人次。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突出規劃引領,提升建設品位。按照“因地制宜、規劃先行”的原則,綜合考慮村莊地理區位、資源稟賦、基礎產業、生態積淀等條件,注重特色挖掘,突出特色主題,高起點、高標準地編制了村莊規劃,堅持“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業、一村一韻”的設計要求,致力推進環境、產業、歷史遺跡、人文景觀的相互支撐,著力體現現代農業與生態環境的有機整合、城市元素與農村特色的有機整合、歷史人文景點保護與新興景點開發的有機整合,充分彰顯各村的地方特色,形成鮮明建設主題。如楓樹鄉維回新村挖掘民族文化特色,突出了“伯贊故里、維回新村”主題;陬市鎮高灣村、觀音橋村立足區位和工業優勢,突出了“產業新村、經濟強村”主題;觀音寺鎮舒溪村立足生態優勢,突出了“醉美舒溪”主題。
二、突出要素投入,激發建設活力。始終堅持“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的建設理念,充分調動群眾的參與共建、社會團體幫建的熱情,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一是強化行政推動??h里成立由縣委副書記任政委、分管農業縣長為指揮長的美麗鄉村建設指揮部,建立縣級領導聯系示范村、鄉鎮黨委書記領辦創建村的工作推進機制,層層組建工作班子,抓緊工作落實。二是發揮財政引導??h級財政對18個示范村每年每村安排3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基礎設施類項目建設,對創建村優先安排“一事一議”獎補資金支持建設。同時各類涉農項目資金重點向美麗鄉村建設點村傾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領作用,積極引導群眾、社會投入,支持美麗鄉村建設,至9月底,群眾籌資籌勞、社會捐資投入建設資金達到12539.6萬元。三是形成部門合力。每個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由縣指揮部統一安排縣直單位組成幫建工作組,通過“零距離”地與群眾接觸,面對面地與群眾交流,對村莊規劃建設、環境整治和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指導;積極發揮婦女同志參與熱情,由婦聯牽頭以美麗鄉村建設點村為重點,全面推進“巾幗在行動-建設美麗庭院”活動,開展“最美庭院”評選創建,全縣點村創建“美麗庭院”520余戶;以工商聯為主體,組織縣內59家企業,按照就近服務、產業對口的“一對一”幫扶原則,建立了村企共建機制,落實幫扶建設項目76個,投入建設資金570多萬元。
三、突出建設要點,提升創建水平。一是抓產業培育。圍繞糧食、園林、養殖、茶葉、柑桔等傳統優勢產業,結合點村自身產業基礎和產業特色,推進“一產接二連三”產業培育工程,大力推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發展,不斷拓展農民就業增收門路,提高村域整體經濟實力,基本形成了“一村一業”格局。52個美麗鄉村共流轉土地1.5萬畝,發展專業合作社35個、家庭農場135個、產業大戶76戶、休閑農莊11家,新增訂單農業1.8萬畝。雙溪口鄉洞灣村大力發展了苗木、花卉產業,年產值達到500萬元以上,促進人均增收2000元;沙坪鎮紅官村流轉耕地1000多畝,大力發展了高效蔬菜、休閑體驗農業;楓樹維回鄉維回新村打好民族文化牌,大力發展了休閑觀光產業,民族團結示范園從9月27日開園至國慶假期,共迎來游客18萬人次,日消費量達100多萬元,帶動區域內客運、餐飲等二、三產業蓬勃發展;還有的村大力發展了魔芋、百合、茶葉、柑橘等特色產業。二是抓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向上爭、財政投、部門扶、群眾籌的方式,積極整合項目,多方籌措資金,積極推進小農水建設項目、農村電網改造、農村安全飲水、山區居民點等項目建設,著力加強村居道路、農田溝渠路網、民居改造等關乎群眾生產生活的基礎設施的改善,大力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全縣點村共硬化公路134公里,村主道硬化率達到90%;新解決農民安全飲水4.9萬人,安全飲水率達到80%;整修村部21個,基本上實現了每個點村有一個完善的公共服務辦公場所;新修機耕道113公里,渠道疏浚硬化560公里,整修堰塘298口,電網改造4100余戶。三是抓環境衛生整治。按照“四清一化一無”的要求,組建保潔隊伍,完善環衛設施,創新農村垃圾處理機制,各美麗鄉村點村基本上實現了常態保潔,大面不見垃圾。52個點村共添置垃圾處理設施設備1.4萬多個(臺、套),聘請保潔人員132人,完成“五改”500戶,特別是通過組織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培訓,采取垃圾以戶分類、以村集中,安排專人、專場、專車定期上戶,積極探索建立了垃圾長效處理機制,農村環境衛生現狀明顯改觀。四是抓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公共設施。按照“一部兩中心三室一場一園”的建設要求,著力加強村部,村民活動中心、村級服務中心,村民議事室、計生衛生室、圖書閱覽室,村民休閑廣場,幼兒園等公共設施的配套完善,點村新建村部21個,80%以上的點村建成了村民活動中心、村民議事室計生衛生室、圖書閱覽室、村民休閑廣場。推進文化建設。積極推進“信息下鄉”工程,點村實現衛星電視、手機通信全覆蓋,電信網絡實現村村通,網絡入戶率達到80%以上,山區點村“村村響”廣播全覆蓋。優化社會保障。點村農村低保、五保、醫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有序推進農村社保、重大疾病醫療求助等保障體系建立健全,各類保障運行機制日趨規范、完善。點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0%,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來源:第八屆縣鄉干部論壇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