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羅新遠:周禮村落的類型學意義

[ 作者:羅新遠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1-03-18 錄入:田珍 ]

為什么要選取周禮村落作為典型樣本予以研究?那是因為周禮村落具有鄉土社會禮治秩序的類型學意義。周禮村落,廣義的泛指分布在古周原地區的村落。周原是指今陜西境內,西起汧河左岸,東瀕漆水河,北倚岐山,南至渭河,包括今天風翔、岐山、扶風、武功四縣大部分和陳倉區、眉縣、乾縣、永壽三縣一區的小部分。

周原是西周王朝的發祥地。周公姬旦制禮作樂、建官立政,奠定了幾千年中華文化優良的基礎。周原上的村落社會深受周文化的熏陶和滋養,村民世世代代耳濡目染禮樂文明。幾千年來默默的守護和傳承著周文化,周禮村落的文明具有獨特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特征,因而研究周禮村落經濟社會對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本初形態和精神基因具有重要的價值。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分析中國鄉土社會的禮治秩序時說:鄉土社會的“秩序可以用禮來維持。禮是傳統,是整個社會歷史在維持這種秩序。”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多處提到“禮”“禮治”“禮治秩序”“禮俗社會”,但并未言明“禮”根源何在?對當代周原村落田野調查,對村民的文化心理、身份認同及文化特征的調查,追根溯源,探究禮治文化的的本初根源,對人們重新認識周禮文化特征,進而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本初形態和精神基因,具有重要價值。在當代,活化或者激活傳統文化,讓文化適應并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意義重大。以周禮村落(以岐山縣周公廟附近的村落為例)二十年來發展文化旅游的歷程為個案進行研究,對于探索傳統文化村落的鄉村振興路徑有很強的典型性。

周禮村落的文化旅游發展模式

為什么周禮村落的文化旅游20多年發展至今不衰?而許許多多的所謂的形形色色的“古鎮”卻曇花一現。周禮村落民俗文化旅游最初發展始于1997年,當時提出:“吃岐山臊子面,住農家院,體驗西岐民俗風情,領略農村田園風光”的文化旅游活動。為什么會選擇民俗文化旅游這條發展路徑?原因有三:一是深厚的周文化底蘊;二是毗鄰4A級周公廟風景名勝區;三是促進農民增收的經濟原因。根據2010年《岐山縣志》記載,從(周禮村落)三個村莊整體的發展情況來看,旅游接待收入已成為民俗村內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2003至2008年是高速發展的階段,接待戶逐步增長超過300戶,年均收入過8萬元。

周禮村落的民俗文化旅游是:“政府推動,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即以家庭為市場經營主體的發展模式。政府看到了市場化的契機,在合適的時間、地點,做了正確的引導,農戶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自然地融入了市場化的進程。這種以家庭為基本單元的經營方式,其特點是參與度高、投資風險小、起步快、成本低,20多年的發展實踐證明這種以家庭為主體的經營模式發展文化旅游是比較穩定、持續、成功的。

政府最初的指導思想是“先發展后規范”,動員和調動廣大周禮村落農戶的積極性,市場主體迅速發展壯大。廣大農戶不離鄉不離土,就近解決就業和農副產品轉化問題,破解了農民增收的全國性難題。另一方面,依托周文化和周公廟風景名勝區發展的民俗文化旅游又反哺周公廟乃至縣域旅游事業的發展。周禮村落周文化民俗旅游發展起來之后呈現出前來參觀周公廟旅游的游客增多、游客逗留時間延長、回頭客增多的現象。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周禮村落發展文化民俗旅游凝聚了鄉村人氣,避免了人口單向外流、村莊空心化的問題。

對于傳統文化村落發展的示范和溢出效應

周禮村落是陜西最早發展民俗旅游的村落。它的發展對鄉村旅游發展產生了巨大的示范帶動作用。周禮村落民俗旅游事業促進鄉村振興的20年發展歷程,使我們看到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農耕文化與市場經濟的矛盾和沖突變遷全景。傳統社會往往以農業為經濟基礎,現代社會大多以工業為背景。在開展民俗文化旅游之前,周禮村落社會基本上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傳統社會。發展民俗文化旅游之后,周禮村落由一個“恥言利”的傳統社會悄然的向崇尚功利而又返樸歸真的現代社會轉型。周禮村落作為陜西最早開始的民俗旅游業的村落,初期由政府推動、村民主導、家庭經營為主,歷經20多年的平穩發展,歷久彌新。

今天從鄉村振興戰略的視角來檢視,周禮村落的民俗旅游發展得益于一開始就重視產業興旺;得益于周文化厚重的底蘊和村民對鄉風文明不懈的堅持和追求;得益于政府主導而不包辦,走家庭經營,自主管理,村民富裕的鄉村振興之路。趙馥潔教授對周禮村落以傳統文化旅游進行評介,認為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推進,周禮村落的文化觀念也發生著變化,但由于傳統文化在這里(周禮村落)積淀較深,所以人們能夠把由市場經濟形成的利益觀念和由周文化傳承的道德意識結合起來,這是對如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揮優秀傳統文化之積極作用的有益探索。

李清霞指出:“傳統文化村落承載了更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現代都市人對鄉村的審美想象,具有長久而鮮活的生命力,傳統文化村落的現代轉型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李義平教授指出:我們看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周禮村落,既有傳承又有變遷的圖景。村民將生活方式、經營方式、思維方式與市場經濟融合,探索了傳統文化積淀深厚的鄉村振興之路。

1997年周禮村落在陜西最早開展民俗旅游的原生態村落。因其首開陜西鄉村民俗文化旅游風氣之先,獲得了“陜西民俗旅游第一村”的美譽。周禮村落傳統文化民俗旅游二十年的發展,產生了強烈的“示范效應”和“溢出效應”,禮泉的袁家村和長安的上王村等許多后來發展起來的民俗村都不避言其受周禮村落“陜西民俗旅游第一村”的啟示。


(作者系西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鄉村建設之路)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先锋国产资源不卡 |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码在线电影 | 五月天在线精品国产 | 在线观看欧美性爱第二页 |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