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提升應急管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關于辯證唯物主義,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論斷,他指出“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實現‘ 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增強辯證思維、戰略思維能力,努力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的本領”。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我們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來解決難題、化解危機提供了根本遵循。
黨的十九大畫就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偉大藍圖,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同時讓“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要義和基本目標是為解決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應急管理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同人民群眾日常生產生活相互交融交織,推進應急管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已成為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必答卷”。
以沙灣區為例,地處大渡河下游、大小涼山與四川盆地過渡地帶,位于地震區劃的揚子區(I級)西部昆明昭覺分區(H級)的峨邊小區(H級),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隨海拔高度的變化而變化,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季降水較多且多暴雨,尤以夜間降雨為主要特征。可概括為“九分山丘一分壩,一條大河繞城過,東低西高傾斜狀,亞熱氣候旱澇多”。區境內有地災隱患點62個,洪澇危險區169處,每年面臨的災害種類有地震、泥石流、滑坡、暴雨、洪澇、水庫災害、礦山與地下工程災害等等。2019年3月以來,沙灣區應急管理局掛牌成立后,建立健全了從災害監測預警、防災備災、應急處置、災害救助、恢復重建等全領域全環節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初步完成了應急管理機構改革的階段性要求。但應急救援力量難以匯聚、公共安全應急體系尚未完全搭建、群眾參與度不高等突出等問題依然制約應急管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如何迎難而上,筆者認為需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來破題發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應急管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應緊密聯系群眾。應急管理事關千家萬戶,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事關國家長治久安,其基本落腳點是服務群眾,它作為解決群眾對安全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同災害頻發,基層群眾應急能力不足這一矛盾的一種綜合行政手段,如果脫離群眾,結果必將是束之高閣,甚至引發新矛盾新問題,也與應急管理的初衷背道而馳。因此推進應急管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統一領導、權責一致、快速響應、平戰結合的應急能力體系,必須著眼于人民群眾對安全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著眼于激發群眾參與應急管理的源生動力,著眼于多種災難相互耦合、多重風險相互疊加的現實處境,著眼于國家完善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人民安全的重大決策部署,才能最大限度的釋放改革紅利,惠及人民,讓應急管理改革靶向人民所需、發展所需、民心所向。
二、應急管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應堅持以發展破題。“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發展始終我們黨帶領各族人民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發展也是解決一切矛盾問題的關鍵發力點,發展不夠、發展不優仍是我們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最大阻礙。進入新時代以后,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成為推動社會生產方式變革、創造人類生活新空間的重要力量。信息化革命為應急管理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徹底扭轉了傳統應急理念,極大了拓展了應急管理能動領域,但同時也為應急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現代應急管理所面臨的多元化的社會、多維度的利益述求,信息爆炸式的沖擊,群眾對錯誤容忍度的持續下降,各種主客觀因素不斷壓榨著應急處置的時間等等不斷加速應急管理新舊動能轉換,因此應急管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不斷適應時代的發展,立足于從發展全局的角度審視其動力和邏輯。
三、應急管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應注意統籌兼顧 。推進應急管理現代化重點在城市,難點在農村,要點在統籌。新年伊始,一場疫情呼嘯而來,一方面沖擊著我們正在蹄疾步穩推進的應急管理改革,但同樣也為我們推進應急管理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一個最好的社會樣本,統籌推進城市與農村公共安全應急體系建設是我們當下應急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過去,我們城市的發展時常出現城市體系規劃滯后于城市建設,造成形形色色的短板、詬病、弊端。萬殊一轍,我們在推進應急管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要堅持充分發揮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制度優勢,高位統籌,部門聯動,協同推進。另一方面我們要從側重于風險爆發后的應對與恢復轉向到常態化的風險預測和預防上來,同時也要重點把握將提升農村應急管理能力建設融入到鄉村振興的大戰略中來,形成兩結合、兩促進。
四、應急管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應遵循理論聯系實際。80年代初,鄧小平同志出:“我們說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決問題,問題解決得是不是正確,關鍵在于我們是否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急劇變化的社會環境、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局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國內外形勢發展和實踐要求,開創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又一次的與時俱進。總書記對應急管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為應急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以防災減災為例,防災減災工作一直是應急管理工作的題中之義,每一次的災害風險威脅、災害事件沖擊都是我們應急管理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契機,是檢驗改革成果的生動實踐,但不是每一項機制都能得到具體實踐,這就需要我們堅持實踐導向,科學搭建事故模型,開展事故應急演練,不斷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不斷提高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推動一個又一個實際問題的解決,不斷促進理論武裝走向實處。
推進應急管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們每一位應急管理人竭誠奉獻,矢志不渝的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
作者單位:樂山市沙灣區應急管理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