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用改革開放這一重大舉措,引領中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40年后的今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帶領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進程的真實寫照。縱觀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進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關鍵就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深化改革上升為國家“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一,使之成為破除妨礙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的一把利劍。十八大以來,我國先后出臺360個重大改革方案、1500多項改革舉措,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全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明顯增強。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發展導向,深度聚焦人們希望摘掉“窮帽子”的愿望,在全國打響了脫貧攻堅戰。在改革推動下形成了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強大脫貧管理體制,推動脫貧攻堅戰舉得重大成績,現已累計減貧達6600萬人以上,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
毋容置疑,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招。現如今,通過土地流轉、土地使用權入股等多項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措施,使得貧困戶不再像“流浪漢”一樣到處跑、干雜活,而是通過土地流轉成為本村合作社的股東,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參與者,“貧困戶”的春節也一樣能買的起年貨,不愁吃不愁穿,能夠過上一個歡樂祥和的傳統佳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行動最有說服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我們已經啃下了許多難啃的“硬骨頭”、涉過了很多“險灘”,但還有許多“攔路虎”“絆腳石”需要我們去破除。特別是今后3年,我國要實現脫貧3000多萬人,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等戰略目標,壓力不小難度也不小。只有堅定不移深化各方面改革,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才能確保各項脫貧政策落地見效。
推動改革發展事業,讓脫貧攻堅取得更大實效關鍵在黨,關鍵在廣大黨員干部要有優良的工作作風。行百里者半九十,廣大脫貧一線干部必須發揚好連續作戰的作風,推出一批能叫的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脫貧硬招實招,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關系,既不能降低脫貧標準、影響質量,也不能調高標準、吊高胃口,才能切切實實地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生活總是充滿希望的,成功總是屬于積極進取、不懈追求的人們。讓我們凝聚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共同把改革的“蛋糕”不斷做大,又把改革成效“蛋糕”分好,廣大農村貧困人口同全國一道邁入小康社會的遠景必將可期。(責任編輯 毅鷗)
作者系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