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一個新概念,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曾多次使用過類似的提法,但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建設新農村具有新的內涵和更高的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鞭r村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問題。面對這樣一個重大問題,我們必須回答要建設一個什么樣的新農村。
新農村必須是農村。個別人消滅農村、消滅農民的觀點是錯誤的。一個時期以來,在一些概念和做法上,甚至存在著對農村農民的歧視,農民和農村成為了自卑的代名詞。我也曾有過這種感受。必須為農村農民正名!要堅持改造提升的思路,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的生存生活條件。
作為農村,必須有農。無論什么時候,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仍然是最大的問題。既然是最大的問題,就要有人做。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隨著城鎮化的加速和年輕人對城市的向往,農民棄農進城,村里剩下老人、婦女、兒童,村莊淪為留守村落,這樣的農村一定不是新農村。
作為農村,必須有田。農田不僅是農民最基本的生產和生活資料,也是農業不可或缺的載體。沒有田,村莊也就失去了魂。隨著生產方式的變革,種田的模式也與以往不同,可以是家庭農場,可以是休閑農業,但一定要有田園風光。
作為農村,必須有村。村落與土地之間有著固著關系,讓農民遠離農田居住在城鎮,還要更好地照顧農作物,只是一種想象。有村,就要有鄉村的味道,有雞鳴犬吠、鄉音鄉愁。鄉村生活追求的是一種返璞歸真和慢節奏的生活方式。這些特質要求我們在建設中要突出鄉村特色,鄉村是鄉村,不能按照城市建設理念打造鄉村,新農村建設在景觀塑造和業態培育上應注重與鄉村實際相結合,努力把鄉村建設得更像鄉村,要在鄉村與城市差異化的前提下實現城鄉功能的互補。
新農村必須要“新”。這種“新”,主要體現在環境美、產業美、精神美和生態美。每種美在視覺、聽覺、嗅覺、觸覺上都應是一種享受,并且還能引發一系列美的聯想。“鄉村風情、城市品質”是美麗鄉村的基本特征。通過吸收現代城市的文明成果,建設具有城市品質和素質的鄉村,更加精致精細,引導更多村民成為“美麗導師”。在村莊規劃和建設中,可以適度超前,但要尊重老百姓現階段生產生活方式的選擇。新農村建設有其遞進規律:一般農村→美麗鄉村→特色小鎮。這應該是一種趨勢。特色小鎮是新農村建設的希望。
新農村必須有附加值高的產業。堅持“產業+文化+互聯網”,讓產業插上文化和互聯網的翅膀。產業是新農村建設的命脈,沒有致富產業做支撐,不可能持久。在我們平原地區,傳統種植就是一畝≈1000元左右,我們一定要實現一畝>1000元,或者更多。過去我們也強調發展產業,但忽視了文化的包裝與互聯網模式的引領,在產業鏈條和深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存在不足,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我們創造性地提出“產業加美麗、美麗助產業、產業更美麗”的發展理念,取得明顯效果。黃瓜小鎮的黃瓜產業就是最好的例子,將原有的黃瓜產業做強做大,成為中國唯一的黃瓜之鄉,從沒有品牌到成為名牌,僅黃瓜小鎮,年增收2000余萬元。我們要借助“互聯網+”,打通產品上行渠道,促進電商大數據與農村產業相結合,打造農村特色產業品牌。鼓勵發展休閑觀光和體驗式農業、定制式農業(如城市可視農場),把發展特色小鎮與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相結合,不斷滿足城市人對農業觀光休閑等體驗性、服務性需求。這將具有巨大的增收空間。
新農村必須做到傳統和時尚的和諧統一,完美結合。挖掘民俗特色,留住鄉愁記憶,傳承好本土文化。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做到在鄉村發展中傳承鄉村價值,在鄉村現代化過程中保存傳統,讓村民享受田園風光的同時,也能充分體驗鄉村價值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新農村必須有高素質的農民。美麗鄉村最美的風景是人。要引導老百姓摒棄小農意識。小農意識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大敵。要在全縣唱響村訓歌,使愛國、誠信、大我、自強成為老百姓的行為自覺。同時,逐步使村民有信仰。沒有信仰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沒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信仰問題,最重要的是信誰的問題,在我們總結出的“四問+關愛”基層黨建創新模式中明確提到“咱信誰”,信共產黨,信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所以,在糧畫小鎮我們建起了情景式小鎮黨校和互動式美麗鄉村電視臺。村民有素質、有信仰,美麗鄉村才會越走越遠。
新農村必須有堅強的村級政權。突出抓好兩件事:一是有穩定的集體收入。沒有集體收入,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就沒有說話的資本,公共服務就沒有保障,新農村同樣不能持久。要始終把壯大集體收入作為剛性指標,創新多種形式,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找出集體收入來,并且具有持久性。二是選出一個好支書。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只有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加強了,各項工作才能更好地落地生根。
新農村必須有青壯年。新農村的希望是青壯年返城回鄉,不限于本村戶籍,讓他們在新農村建設中大顯身手。老人和婦女兒童搞不成新農村,只有青壯年回來的多了,新農村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
“建設新農村”,我們一直在路上。“建設什么樣的新農村”正等待著我們共同去努力。但有幾點至關重要。一是要淡定,要以老百姓滿意不滿意、需要不需要作為出發地和落腳點,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落到實處;二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遵循規律,不拍腦門,不獨斷專行,不花拳繡腿;三是突出破解主要矛盾,摒除小農意識,著力引導老百姓大我、自強,發展壯大產業基礎。
(作者系邯鄲市政協副主席、館陶縣委書記)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