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農業部對口幫扶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以來,充分發揮部委職能優勢,立足當地資源和產業優勢,有效促進了信豐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億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大關。農業部對口支援信豐形成了一套切實可行的經驗,對做好其他革命老區的對口支援工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本報特編發江西師范大學黨委書記、蘇區振興研究院院長田延光等撰寫的調研報告,敬請關注。
自《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農業部對口支援江西省信豐縣以來,農業部黨組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深入信豐現場調研把脈,充分發揮部委職能優勢,結合信豐發展實際,在政策設計、資金補助、項目安排、智力支撐等方面給予信豐縣重點傾斜和優先支持,著力建設現代農業體系,不斷增強信豐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后勁。2016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到45.66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670元。
一、主要成效
農業基礎更加牢固。在農業部的傾力支持下,信豐縣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穩步推進,成功入選全省唯一、全國首批1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之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有序開展,臍橙產業加速轉型發展,中心城區蔬菜基地建設加快發展,煙葉、油茶、生豬等農業特色產業得到快速發展,農業發展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
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初步建立。農業部積極幫助信豐縣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著力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產業發展格局。全縣累計獲“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4個、綠色食品2個、有機食品7個、地理標志農產品2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不斷壯大,全縣擁有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農業龍頭企業達68家,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535個。
產業扶貧成效明顯。在農業部的幫扶下,信豐縣制定并實施了《信豐縣2016年農業產業發展精準扶貧實施方案》,按照“選好一個好產業、引進一個好龍頭、創新一個好機制、形成一個好體系”的產業扶貧路徑,建成了西牛曾屋、古陂農伯樂、油山坑口養蜂等35個扶貧示范基地,帶動1728戶、4493人脫貧致富。特別是在全省創造性地開展“精準扶貧+油茶產業”的產業扶貧路徑,積極推行“國有林場+基地+貧困戶”的經營模式,與4106戶貧困戶簽訂油茶認領合同,安排1.2萬貧困人口就業,戶均增收達2300多元,走出了一條符合信豐發展實際的產業扶貧新路子。
農村改革縱深推進。農業部積極支持信豐開展農村各項改革試點工作,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全縣確權面積59.14萬畝,建立了數據庫和信息管理平臺。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工作經驗做法得到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肯定,貸款范圍覆蓋了全縣所有鄉鎮,有效盤活了農村土地資源。國有林場改革高質量完成,整合林場資源、安置林場職工的經驗做法在全國推介。
發展平臺更加完善。農業部支持信豐開展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國家現代農業(臍橙)產業園建設,打造“國字號”現代農業發展示范平臺。2017年6月2日,農業部、財政部公示了第一批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名單,信豐縣成為全省唯一、全國僅有的11個入選縣(區)之一。
二、主要做法
堅持高位推動。農業部高度重視對口支援信豐振興發展工作,上至部領導,下至司局、處室負責同志,高度重視、密切關心關注對口支援信豐振興發展工作。
2016年1月,農業部黨組書記、部長韓長賦在信豐調研時現場指導農業部對口支援及產業扶貧工作,明確要求把產業精準扶貧當做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緊抓好,確保老區人民與全國人民一起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農業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余欣榮多次與赴京匯報對口支援工作的贛州市和信豐縣負責同志座談,要求各相關司局把對口支援信豐當做自己的任務,該支持的要給予支持,沒有條件的要創造條件支持。農業部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葉貞琴也多次帶隊深入信豐實地調研,督促落實對口支援信豐工作。農業部各相關司局通力協作,由相關專家學者組成的對口支援工作調研指導組數十批次深入一線開展工作調研,為信豐經濟社會發展問診把脈,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為確保對口支援工作措施落到實處,農業部專門成立了對口支援江西省信豐縣協調工作領導小組,明確由發展計劃司牽頭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并制定了對口支援工作實施方案和具體的工作計劃,細化任務分工。
堅持搞好頂層設計。為做好對口支援蘇區信豐振興發展工作,農業部在密集調研的基礎上,為信豐量身定制了對口支援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并且在每年年初出臺年度對口支援工作計劃。這些頂層設計為做好對口支援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劃定了作戰圖標。
2014年6月,農業部結合信豐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臺了最早將對口支援任務分解到司局的文件——《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關于支持江西省信豐縣現代農業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2016年2月,農業部出臺了《關于支持江西贛州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有關任務分工的通知》,明確提出2016、2017兩年將支持贛州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項目資金2.24億元。2016年12月,農業部辦公廳印發《農業部對口支援江西省信豐縣重點工作方案(2016-2017年)》,提出將充分整合和發揮農業部在政策、資金、人才、科技等方面優質資源,通過實施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幫扶工程、臍橙產業轉型升級幫扶工程、特色產業跨越發展幫扶工程、農機化產業提升幫扶工程等四大工程,助力信豐推進以臍橙為主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打造現代農業“信豐樣板”。此外,農業部還組織中國農科院資源區劃所專家幫助信豐編制《2015-2020年信豐縣現代農業發展規劃》,進一步理清信豐縣現代農業的發展思路、布局重點等,為信豐縣科學謀劃“十三五”現代農業規劃,實現國家、省市相關規劃的無縫對接。
堅持精準施策。為確保對口支援落到實處,農業部印發了《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重點工作分工方案》,明確了各司局的對口支援重點工作和目標任務,并且出臺了《關于支持江西省信豐縣現代農業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幫助信豐建立健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支持糧食生產穩定發展,推動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做大做強,提升農業科技水平,提高公共服務能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支持農業農村改革試點,支持申報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等八個方面的重點工作,推動信豐縣現代農業發展。
農業部將對口支援蘇區人民的真情厚誼、關心厚愛落實到實實在在的具體項目上,傾注真金白銀。為支持臍橙產業轉型發展,2016年農業部專門下撥信豐縣柑橘黃龍病防控專項資金1093萬元,并于6月上旬在信豐成功舉辦了全國柑橘黃龍病機械防控現場會,安排300萬元建立了一座年產100萬株的柑橘良種苗木繁育場繁育基地,從源頭上抓好柑橘黃龍病防控工作,推動信豐臍橙產業健康發展,全力保護信豐農民這棵“當家樹”“致富樹”。為解決信豐生豬養殖這個傳統產業和環境污染的矛盾,安排資金1000萬元支持信豐開展畜禽糞污綜合利用試點;批復總投資3186.2萬元的信豐縣大塘埠大型沼氣工程集中供氣項目,為信豐經濟社會綠色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今年5月31日,農業部公布第一批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名單,信豐縣成功入選,成為全省僅有的3個入選縣(區)之一。為加強信豐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安排2400萬元建設2萬畝高標準農田,使農民旱澇保收、增收致富有了堅實的保障;安排項目資金2100萬元支持信豐創建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縣,加快推進信豐農業綠色發展。農業部還幫助信豐成功引進了一期投資10億元的農夫山泉臍橙精深加工項目和總投資7億元的中國供銷·信豐農產品批發市場(中農批)等重大項目,項目建成后,將有效解決信豐臍橙、蔬菜等特色優勢農產品精深加工難、外銷難等制約產業發展的問題,有效拉伸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堅持示范引領。信豐縣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作為現代農業示范的“信豐樣板”,農業部等部門累計投入1000多萬元項目資金,用于農業部扶貧聯系示范點曾屋村蔬菜大棚、基地道路、水渠修筑、河道管理、農田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在農業部的大力扶持下,曾屋村以果蔬產業為核心,以憨農田園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載體,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打造了農業物聯網云平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農產品電商平臺等三大平臺,做大做優做強果蔬品牌,并且將果蔬產業與鄉村旅游緊密融合,從而成為產業精準扶貧以及現代農業先行區建設的典范。
同時,大力支持信豐縣創建全國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將臍橙產業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及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的首位產業,力爭闖出一條可向全市、全省、全國推廣的產業轉型發展新路子。
堅持智力扶持。農業部在加大資金傾斜、優先安排項目等直接“輸血”力度的同時,更加注重智力扶持。近幾年來,農業部先后組織了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深入信豐,現場調研、解決實際問題。
2014年8月,針對信豐縣柑橘黃龍病大面積爆發的嚴峻形勢,農業部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校長鄧秀新親臨信豐,實地調研臍橙標準化生產和柑橘黃龍病防控工作。為了幫助信豐縣打造贛州中心城區商品蔬菜供應主要基地,邀請了全國農技推廣中心首席專家張真和為信豐蔬菜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出謀劃策,幫助信豐出臺了《信豐縣加快推進中心城區蔬菜基地建設實施方案》,幫助打造了4個千畝蔬菜基地。此外,農業部各級領導、專家學者數十人次先后到信豐調研指導,選派了優秀干部到信豐掛職,組織了信豐縣領導干部赴沿海地區學習,開闊眼界,學習沿海地區先進的管理、發展經驗。2016年11月中旬,農業部組織60余名贛州市農業系統領導干部在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舉辦了現代農業專題培訓班,推動了國家級、省級科教單位在信豐縣及贛州市建立實訓基地。
堅持援縣促市帶省。農業部在對口支援信豐振興發展的同時,還通過抓點連線帶面的方式,助推贛州市、江西省現代農業發展,實現援縣、促市、帶省有機結合。農業部支持信豐縣現代農業尤其是臍橙、蔬菜、油茶等產業開展試點示范,又注重延伸拓展到市域層面及省域層面,盡可能擴大受益面,最大限度發揮幫扶政策的輻射效應和倍增效應。幫助贛州市建立健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積極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在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方面,支持贛州旱澇保收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和農村集中供氣沼氣輸配管網建設工程,安排大型沼氣其中供氣項目獎補資金3099萬元。支持贛縣現代農業示范區項目資金2240萬元。將贛州市列入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試點范圍,支持贛州市推進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延伸農業產業鏈。同時,2016年2月,出臺了《關于支持江西贛州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有關任務分工的通知》,明確在兩年內支持贛州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項目資金2.24億元,重點安排贛州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和產業扶貧急需的項目,推動果蔬、油茶等優勢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形成區域性產業龍頭。
三、主要啟示
一是部委重視程度決定了對口支援的深度和廣度。信豐這幾年來發展取得的成就,特別是現代農業的加快發展,離不開農業部等部委的支持,尤其是離不開部委主要領導的持續關心關注,使得信豐在振興發展尤其是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得以及時有效解決。
二是精準施策是做好對口支援工作的前提和關鍵。同一地方在不同時期所面臨的發展困難和需求不同,農業部在發揮自身職能優勢的同時,又結合信豐縣發展實際搞好科學規劃、政策扶持措施、項目和資金安排。在對口支援政策和方案設計方面,農業部結合自身職能與資源優勢,為信豐縣量身定制了年度對口支援工作方案,為做好對口支援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農業部針對信豐縣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訴求,有針對性地安排了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專家學者來信豐開展調研指導,為現代農業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添油加力。在項目安排上,結合信豐縣是傳統農業大縣和現代農業發展現狀,注重圍繞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壯大、農業基礎設施水平的提高來謀劃、安排項目。
三是“輸血”“造血”并重,“扶貧”“扶智”并行是做好對口支援工作的成功路徑。農業部在做好“扶貧”工作的同時,十分注重加強智力幫扶,先后派出了一批領導干部、專家學者來信豐開展工作調研、講座培訓,不僅幫助信豐有效控制了黃龍病疫情蔓延等重大問題,還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根據中央統一部署,先后派出了舒帆、時彥民兩名同志到信豐掛職,兩位掛職干部積極推進一批事關信豐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和重大政策落地,幫助引進了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為推進蘇區振興發展,增強自身“造血”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是暢通溝通渠道是提升對口支援工作落實效率的有效手段。中央部委對口支援一個縣(市、區)的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保證對口支援工作的順利開展,必須確保中央部委、省、市、縣四級信息溝通順暢。江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信息溝通問題。在中央明確對口支援單位后,及時跟進,并出臺了《關于組織省直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的通知》,與中央確定農業部對口支援信豐匹配,明確省農業廳對口支援信豐,積極推動農業部對口支援政策的落實,同時指導贛州市、信豐縣農糧部門積極對接,確保支援政策項目快速落地,有效落實。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