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最難啃的“硬骨頭”是什么?可能有人會說,是農村中那些因災因病因學的返貧戶和依靠救濟度日的懶人懶漢戶。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卻忽視了一個最根本的問題,那就是深度貧困地區基礎建設嚴重滯后的問題!而這才是導致貧困的本質問題,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
為什么同樣是農村,一些交通、通訊等基礎條件好的地方經濟發展就快、貧困人口就少?而一些不通路、不通水、不通訊的地方發展就緩慢、貧困人口扎堆?這就說明一個問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建設已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中之重!
試想一下,如果在一個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網絡、不通電視的貧困村開展脫貧攻堅,不下一番硬功夫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問題,想當然地依靠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等主導產業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交通不便生產的產品能運出去嗎?信息不暢市場有銷路嗎?連基本的生產生活生存都發愁的群眾致富有信心嗎?最終導致的結果可能是今年脫貧明年返貧,明年脫貧后年扶貧,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因此,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解決好深度貧困地區基礎建設問題才是脫貧攻堅的長久之計,任何形式的短期行為都是自欺欺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近日召開的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脫貧攻堅本來就是一場硬仗,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更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必須給予更加集中的支持,采取更加有效的舉措,開展更加有力的工作。要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重點解決深度貧困地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以及基本醫療有保障的問題。”總書記都講得這么清楚了,我們還在等待什么?是甩開膀子真心實意去改變貧困地區的落后面貌?還是繼續去做那些花拳繡腿的照相、填表、建檔案之類的“無用功”呢?
群眾的期盼就是我們的追求!深度貧困地區農村基礎建設問題事關脫貧攻堅成效、事關城鄉均衡發展、事關人民群眾福祉,必須出重拳、下大力抓好落實。首先,要把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放在首位,選好配好能夠團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帶頭人”,抓好黨建促脫貧;其次,要采取集中連片、整村推進的辦法,集中優勢資源解決貧困村通路、通水、通訊、通網、通電視以及移民搬遷、民居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第三,要花大氣力把農村衛生室、幼兒園、養老院、文化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建設列入脫貧攻堅整體規劃,讓農民充分享受到改革的成果;第四,要通過涉農企業進村、專業合作社入戶、貧困戶入股等辦法,引導群眾發展優勢產業,實現脫貧致富。
如果我們的貧困村“五通”目標實現了,不具備生存條件的貧困戶搬遷了,破爛的民房改造漂亮了,孩子上學不跑幾十里了,群眾有小病就在家門口能就診了,老人居家也有所養了,貧困戶在企業或合作社有分紅收入了,貧困群眾的精氣神提起來了,他們脫貧的路還會遠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商洛瞭望臺 頭條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