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福建行的首站便是廈門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因地制宜,分類實施,規劃先行。”無疑奠定了福建美麗鄉村建設的良好基礎。
走訪中,筆者發現,福建省對于美麗鄉村建設“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的思路引領,使得福建美麗鄉村建設呈現出了“各美其美”的良好態勢——
廈門美麗鄉村建設,遵循“一村一品”原則;泉州美麗鄉村建設,堅持“一張藍圖管到底”,率先完成全市村莊規劃編制工作;龍巖美麗鄉村建設,深挖“土樓古群落”文化資源,守住淡淡鄉愁。
推動美麗鄉村“由點到面”延展,塑造一批“美美與共”的示范典型,對此經驗,海南亦可借鑒汲取。
我省提出大力實施“美麗海南百千工程”,也應積極避免模式同質化、內容雷同化,防止出現“百鎮一面”“千村一面”。
同福建的探索一樣,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推進“百千工程”建設,不搞一刀切,不一味地大拆大建,更多地關注鄉鎮村莊的基礎和條件、特色和個性不同,實現差異化發展,不僅有“顏值”,更有強烈的產業功能和后續發展帶動性。
換句話說,美麗鄉村建設,要找到不同村鎮的“性格”,注重挖掘地方內涵和區域特色,將特色產業小鎮和美麗鄉村立足于當地的資源稟賦、區位環境、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產業業態等基礎上因地施策,在建設過程中警惕重“量”不重“質”,重“形”不重“神”。
據了解,海南以“多規合一”成果及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規劃為依據,今年7月底前將編制完成所有縣(市)域鄉村建設規劃,完善提升千個美麗鄉村規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更是百姓賴以生存的故土。實際上,不論是美麗鄉村建設還是特色產業小鎮建設,最終,都需要好好聽聽群眾心目中的標準,聽聽他們心中的“村子”“鎮子”是什么模樣。有了“群眾+規劃”的基礎構架,美麗鄉村建設便不容易偏離預期軌道。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海南日報 2017年7月6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