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湖北的一些創新探索
首先感謝湖北省社科院邀請我參加湖北省組織的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研討會。湖北是三農問題研究的重鎮,也是最早提出三農問題的地方,差不多20年前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的李昌平書記給時任總理朱镕基寫信,指出“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
實際上,昌平在大聲疾呼關注農村問題時,當時在福建省擔任省長的習近平同志也在關注農村發展了,并且有比較深入的分析,他當時總結了農村存在的“三大現實難題”和“五個深層次矛盾”。“三大現實難題”是指貨往哪里賣,錢從哪里來,人到哪里去。也就是農產品的銷路、發展資金來源、富余勞動力去向三個問題。“五個深層次矛盾”指經濟體制轉軌中土地家庭承包與分散經營的農民難以進入市場的矛盾,建立統一市場與農產品和農業要素市場長期被嚴重分割的矛盾,市場經濟的平等競爭與農業弱質地位引起的競爭不平等的矛盾,市場經濟利益機制與市場中的產銷各個環節及不同市場利益主體分配不合理的矛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黨的基本路線與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游離于市場經濟發展之外的矛盾。
這兩年提出的供給側改革議題,是對改革開放以來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當中尚待進一步深入探索完善的改革的總結性論述,其中自然涵蓋涉及農村的上述五大領域。在此之外,總書記提出的精準扶貧的政策要求,旨在針對農村弱勢群體的具體情況來對癥下藥,期以提高政府扶貧工作的落地效果。這些理念均是良好的,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是“誰來具體做,怎么做”。如何實現執行力,是中外現代公共行政的共同挑戰,這也是習在2011年提出的,在頂層規劃好了,如何變成現實。
15年前,我從英國回到香港城市大學擔任教職滿6個年頭,在之前研究省和縣的公共財政改革的基礎上開始關注內地農村發展,農業稅費改革等,湖北是我的研究點之一,認識了不少朋友,昌平和宋院長即是其中兩位。這兩位一直都關注農村發展。宋院長在十幾年前在咸寧市咸安區推行的鄉鎮機構改革,在全國很多地方被采用,也被中央編辦認可,宋院長的改革是農村的供給側改革,讓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更加清晰,讓政府實現由過去的大包大攬型的無限政府到以市場為導向的有限政府的轉變,使政府明確自己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把該干的干好,不該干的堅決不插手。
而昌平也從最初的為三農吶喊到近年熱心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他聯合其他社會專業人士成立了中國鄉村建設院,幫助村社組織規劃新農村建設,為村莊發展內生性資金流傳系統,希望通過政府、村莊、外來專業管理三方合作來推動村莊發展,培育村莊的主體發展能力。實際上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一環。
湖北省作為農業大省,不只素來在三農研究上有不少新想法,在實際改革中也每每有很多勇于創新的實踐探索,我在此表示祝賀。今天的會議將有助總結經驗,令我們的下一步走得更穩。祝賀會議成功。
(作者系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教授;本文系作者在由湖北省社科院舉辦的習近平三農思想研討會上的學術報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