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范小建:關于脫貧攻堅的幾點認識

[ 作者:范小建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1-26 錄入:王惠敏 ]

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前者是戰略,是方向,后者是戰役,是基礎。脫貧攻堅為鄉村振興創造條件,鄉村振興為鞏固脫貧成果提供支撐,二者相輔相成。脫貧攻堅本身就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2020年之前,貧困地區的鄉村振興,核心還是脫貧攻堅。

一、十八大以來全國減貧成效顯著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了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打響脫貧攻堅戰。當前脫貧攻堅頂層設計的四梁八柱已經形成,各項工作正扎實有力向前推進,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5%,并且實現連續四年減貧人口在1000萬人以上。從貧困地區農民可支配收入情況來看,近年來實現了貧困地區農民可支配收入連續多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業績,貧困地區農民可支配收入占全國平均水平的比例從2011年的56.4%提高到2016年的68.37%。

雖然十八大以來全國脫貧減貧成效顯著,但是到2016年年底貧困人口在300萬人以上的省份還有六個,分別是:貴州、云南、河南、湖南、廣西和四川;貧困發生率在10%以上的省份還有五個,分別是:西藏、新疆、甘肅、貴州、云南。整體來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區域在我國的西部地區,目前西部貧困人口占全國貧困人口的比例為52%,中部為37%,東部為11%。今后脫貧攻堅任務還相當艱巨。

二、關于深度貧困的幾點認識

(一)我國深度貧困區主要集中在三區三州

脫貧攻堅的主要難點是深度貧困,而目前我國的深度貧困區域主要集中在三區三州(指西藏、四省藏區、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三區三州涉及24個市州、209個區縣,從區域分布來看完全連在一起,即以青藏高原為主體,向北延伸到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北緣,向東北延伸到黃土高原,向東南延伸到烏蒙山區,向南則是橫斷山脈地區的延伸。三區三州總人口2500多萬,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9%,貧困人口約為380多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8.2%,貧困發生率為16.7%,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7倍。三區中貧困發生率最高的地區是西藏,為17.15%;在24個州市中,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是怒江州,為30.02%;在209個縣中,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是怒江州的福貢縣,為34.8%。它們的貧困發生率分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81倍、6.67倍和7.73倍。

(二)深度貧困的特點

一是惡劣自然條件和傳統生產方式相伴。深度貧困區的生態貧困特點非常鮮明,同時這些區域內農牧業生產還具有較多自然經濟特點。

二是人口的快速增長和勞動力素質不高并存。三區三州中絕大部分縣人口自然增長率在千分之十以上,部分地區達到千分之十三甚至是千分之十五。與此同時,勞動力素質不高,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文盲率為4-5%,在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約為15%~17%,而在三區三州中部分地區文盲半文盲的比例在20%~30%,個別區域在40%左右。

三是基礎設施不足和公共服務滯后明顯。三區三州的路、水、電問題尚未得到較好解決,公共服務差距仍然很大。如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作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部分省區的鄉鎮中大約有三分之一左右尚未建立農業技術推廣站。

四是不同的發展階段和不同文化背景交織。解放初期,云南邊境地區存在一部分“直過區”。解放前,四川涼山州是奴隸制,西藏和四省藏區是農奴制,新疆南疆總體上已進入封建半封建狀態,但個別地方還存在農奴制。雖然這些地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基礎相對較差,今后會面臨更多困難和問題。

五是民族宗教問題和整體貧困問題疊加。從區域上看,除了三區三州之外還有120多個縣的貧困發生率在18%以上,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還有近3萬個村的貧困發生率超過20%。

(三)解決深度貧困需遵循的原則

總體來看,解決深度貧困要堅持四條重要原則:一是堅持現行體制。中央統籌、省級整合、市縣抓落實,責任體系的落實是脫貧攻堅最重要的一個抓手。二是堅持現行標準。既不能隨意降低也不能隨意調高,否則會引發許多新的不平衡。三是堅持精準方略。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要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發力。四是堅持問題導向。因每一個地區所面臨的困難有所不同,必須堅持問題導向,解決突出問題。

三、需要注意的幾個相關問題

一是強化瞄準。中央已經明確今后三年的攻堅重點是深度貧困,中央側重支持三區三州,各省自主確定深度貧困的攻堅重點。在這種情況下,需對區域性的重點難點問題做到心中有數。三區三州雖然已列入深度貧困區,但并非每一個縣、鄉、村都是深度貧困區,應盡快明確各自深度貧困的縣、鄉、村,以實現精準發力。

二是完善規劃。深度貧困問題的解決需要有一個衡量標準。總的來看,一般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精準脫貧要不留死角;二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應有大的提升;三是貧困地區自我發展的能力和群眾的內生動力要有明顯提高。第一條國家有標準,可衡量,是底線目標,而后兩條則需要各地立足省情區情確定各自的具體規劃指標。

三是解決“標志性”問題。如懸崖村問題、溜索問題、吃水問題、嚴重地方病問題等,要找準問題、明確責任、限期解決。

四是防止返貧。雖然按照現行的工作和投入力度,在一定期限內可以做到收入達標,但是如果致貧原因不除,可能隨時會出現返貧,因災因病、市場因素等均是造成返貧的重要原因。

五是激發內生動力。兜底性措施的強化有必然性,但內生動力可能會因此而弱化,矛盾就會更加突出。因此,要通過扶智與扶志相結合、建立正向激勵、完善幫扶內容、改進幫扶舉措、改進幫扶方式、培養致富帶頭人等諸多措施激發內生動力。

(本文根據作者在“清華三農論壇2018”主論壇上的演講整理,經本人確認并授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 | 亚洲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最新 | 亚洲精品国产AV综合第一页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 在线观看日本免费A∨网站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焦 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