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衡陽縣從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探索“鎮村一體規劃、一體建設、一體整治、一體發展”,“規劃以民意為主、籌資以群眾為主、管理以村民為主”的“城鄉一體、鎮村共建”模式,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支柱產業發展較快、村容村貌明顯改善、村風民俗明顯轉好、農民幸福指數得到提高。全縣農民對新農村建設受益滿意度達100%,2010年,衡陽縣被評為“全省新農村建設先進縣”。

    “近幾年我縣在新農村建設上做了一些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得到了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去年9月份衡陽市新農村建設現場會在我縣召開,更給我們以極大的鼓舞和鞭策。”縣委書記肖順生談及縣里新農村建設時,滿臉洋溢著自豪與自信。

    那這份自信源于哪里呢?記者經過實地采訪,得到了答案。

     發展之基:織就“一體化”網絡

    衡陽縣轄26個鄉鎮,891個村,面對村鎮基數如此龐大的縣,要如何達到新農村建設的預期效果,這成為擺在衡陽縣新農村建設面前的第一道難題。經過實地考察研究,結合實際情況,該縣牢固樹立了城鄉一體建設理念,把村鎮共建作為全縣新農村建設的主攻方向,織就了一張“一體化”新農村建設網絡。

    道路及公共設施建設是“一體化”網絡形成的基礎。為此,衡陽縣大力改善鄉鎮中心集鎮道路,將馬路修到了村民家門口,“條條大路通組到戶”的交通網絡形成。同時在市政設施方面注重鎮村公共設施的配套、協調,使集鎮公共服務向村組拓展延伸,讓農村居民享受和城鎮居民一樣的公共服務。庫宗鄉梅開村設立了“五保戶之家”,7個五保戶住上了干凈的房屋;開辦了農村書屋,現已成為百姓獲取知識的精神園地;華山村修建小型休閑廣場,讓老百姓在生產之余有了休閑放松之地。

    設立示范村,以點帶面,是著力打造“城鄉一體”網絡的重要途徑之一。衡陽縣的示范村一般設立在離鄉鎮中心集鎮較近的村,華山村距離庫宗鄉2公里,楊泉村距離洪市鎮1.5公里。

    “這些村依托所在的中心集鎮,實行鎮村環境共同治理,產業共同發展,文明共同創建,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有效銜接、協同發展。”縣長白一峰向記者解釋說,“這樣做更主要的目的是想通過這些村的示范,帶動周邊村發展和擴展,最后形成一體化網絡。”

    2—4個村形成一個示范片是重要途徑之二。按照“突出重點,打好基礎,先易后難,分步實施”的原則,確定西渡鎮——英南、天星、赤水、正大村,庫宗鄉——華山、梅開、欒木村,洪市鎮——天柱、楊泉村等10個鎮村共建新農村示范片,重點突破,以片帶動,示范帶頭效應明顯。

     發展之本:培育“創收性”產業

    培育支柱產業、“創收性”產業、加快經濟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主要任務。為此,衡陽縣積極引導各地因地制宜發展主導產業。“有了主導產業,把農村經濟搞上去,農民就有錢賺,有了錢,農民嘗到甜頭,就愿意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來。”衡陽縣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廖雙九笑著說到。

    衡陽縣氣候適宜、土壤肥沃,適合水稻、煙葉、荸薺、瓜果、蔬菜等傳統種植業的發展。依托傳統創新發展模式,積極發展“稻稻油(菜)”、生豬養殖等傳統種養業,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和規模種養業。臺源鎮群英村發展優質水果官溪蜜柚1100畝,天星英南示范片發展養殖小區5個,庫宗鄉華山、梅開村種植煙葉1810畝,優質稻8354畝,良種荸薺200畝,金蘭鎮金沙、金蘭村發展年出欄生豬100頭以上的規模養豬戶4戶。峴山鄉燕子村引進得陽綠色農場有限公司,種植有機水稻和無公害蔬菜800畝,新建年出欄生豬5萬頭的大型養豬場,建設溫水魚苗場。

    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發展資源型加工業。金蘭鎮金沙、金蘭等村利用石材資源,新辦碎石場2個,年產值600萬元以上。庫宗鄉在做大做強華星水泥廠、庫宗家具產業、恒大塑編廠、超越板材的同時,充分發揮竹木資源優勢,引導華山村村民發展竹木加工62戶,轉移剩余勞動力570人。玩市村引進投資1200萬元的聚峰板材廠,解決200人就業。

    鼓勵、支持和引導農民依托緊靠集鎮、國省道、市區、旅游區優勢發展服務業。如示范村樟木鄉九渡村利用傍依107國道的優勢,發展餐飲店45家,解決就業210人。岣嶁、集兵等鄉鎮依托岣嶁峰國際森林公園和小城鎮優勢,發展旅游服務業,年服務業收入在30萬元以上。

    衡陽縣充分利用傳統產業、地理區位、當地資源等優勢,培育了一批“創收型”產業,老百姓的口袋鼓了起來,臉上的笑容多了起來。

     發展之源:塑造“激情型”群眾

    為農村百姓幸福、快樂生活是新農村建設的發展之源、根本動力。廣大農村老百姓是新農村建設隊伍中的主力軍。衡陽縣在新農村建設中注重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激發了群眾主動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情。“群眾有激情,我們做事才有動力,才有意義。”衡陽縣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李生菊說到。

    規劃以民意為主。堅持尊重農民自愿、帶給農民實惠、得到群眾擁護的原則,編制“城鄉一體、鎮村共建”的新農村建設規劃。渣江鎮在編制渣江鎮—河溪村“城鄉一體、鎮村共建”規劃時,先后4次召開河溪村黨員組長及群眾代表會議,充分征求群眾意見。

    籌資以群眾為主。采取“一事一議”的辦法,組織發動群眾為新農村建設籌資投勞,發動當地有識之士、在外的企業家和老板投資捐款。近幾年來,全縣農民群眾自籌新農村建設資金5億多元。庫宗鄉梅開村苧麻組群眾多次向市縣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反映,要求把該組列入新農村建設房屋改造規劃,在工作隊沒有完全答復的情況下,群眾不等不靠,自行籌資15萬元改造房屋、美化家園。華山村旁義組居民,看到本村塘灣組建設的村民小區非常美觀,干凈衛生,組民心情舒暢,大家十分羨慕,熱切盼望改善自身居住生活環境,紛紛表示愿意出資請村組干部牽頭搞環境美化。25戶一夜間自籌資金11、3萬元,用來美化、亮化、綠化、凈化居住環境、建設居民小區。

    管理以村民為主。大部分村組織群眾成立籌委會、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鄉風文明理事會等各種組織,讓村民自主監管新農村建設資金,管理維護建設項目。洪市鎮楊泉村成立了生產用水協會,由會員征收水費,用于水利工程維修,收支張榜公布,群眾反響良好。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天天噜天天视频在线高清 | 亚洲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噜噜噜 | 五月婷六月丁香之综合在线 | 中文字幕中文有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