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專題欄目 >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

中央一號文件全文公布,影響13億人的大事

[ 作者:人民日報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1-29 錄入:吳玲香 ]

今天(27),不少人一直在猜測還發不發、什么時候發的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公布。文件全名是《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 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這是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8份中央一號文件,也是自2004年以來連續發布的第13份中央一號文件。黨中央為何要連續多年發布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今年的文件有哪些亮點?這份文件會給農民帶來哪些實惠?跟城里人有啥關系?

你心里一定有無數個問號,別著急,經社君(IDrmrbjjsh)獨家采訪了中央一號文件起草組的專家,聽聽他們的權威解讀。

亮點一

用新理念引領農業農村發展

今天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了十三五時期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理念和目標,那就是牢固樹立和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厚植農業農村發展優勢,確保到2020年現代農業建設取得明顯進展,農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

在新年伊始發布中央一號文件,是黨中央釋放的強烈信號,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村、忘記農民、淡漠農村,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這次的中央一號文件,突出特點是以新理念貫穿始終。通觀全文,約15000字,共分6個部分30條,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厚植農業農村發展優勢、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是不是新詞格外多?這些新詞背后,體現的都是新理念。

亮點二

做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破解農業發展難題、推動農業闖關過坎的關鍵舉措,是促進農業持續穩定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怎么做好這篇大文章,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給出了答案。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中存在的農產品供求結構失衡、生產成本過高、資源錯配及透支利用等突出問題,是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的集中顯現。抓住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抓住了提高農業市場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牛鼻子。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產品供求由低水平平衡向高水平平衡的躍升,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是圍繞市場需求進行生產,優化資源配置,擴大有效供給,增強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使農產品供給更加契合消費需求,更加有利于資源優勢的發揮,更加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真正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農產品有效供給體系。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篇涉及生產力調整和生產關系變革的大文章,當前要突出抓好調結構、提品質、促融合、降成本、去庫存、補短板這六項重點任務。

但是,必須明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穩定提高糧食產能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任務。決不能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單等同于壓縮糧食生產,決不能搞運動式調整,務必要保住糧食生產能力。

亮點三

下大力氣補齊農村這塊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業農村是短板。三農發展的成效,直接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在決勝階段的今后五年時間里,要時不我待,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保持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加快縮小城鄉發展差距,確保億萬農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農業農村在哪?最直觀的在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上。歷史形成的城鄉面貌反差,雖然在這些年有了很大改觀,但是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的現象依然存在。怎么辦?一號文件提出了兩個重點,即把財政支持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把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和接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城鎮。當年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是從農村擴展到全國的,這次文件提出率先從建檔拉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又走到了城鎮前頭,這就是下大氣力。

農業農村的,還在環境和生態上。面對有限的農業資源,我們必須堅持嚴格保護和高效利用雙管齊下,對耕地和水資源堅持最嚴格的保護制度和管理制度。

農村最短的一塊短板就是脫貧。2014年農村還有7017萬貧困人口,如果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農村還有大批貧困人口,那么小康社會的成色就會受到影響,人民群眾不會滿意,國際社會也會質疑。中央下了大決心,做出了大決策,就是到2020年使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為此通過一攬子重大舉措,來打一場脫貧攻堅戰。過去叫脫貧攻堅,現在叫脫貧攻堅,從的一字之變,折射的是必勝的堅定信心和深厚的為民情懷。

亮點四

厚植農業農村發展優勢

厚植農業農村發展優勢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一個亮點。文件明確提出:必須充分發揮農村的獨特優勢,深度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培育壯大農村的新產業新業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讓農村成為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一個鮮絲瓜只能賣三四元錢,但絲瓜瓤可以賣到十元錢,這一價格上的跳躍得益于保健鞋墊的開發和暢銷。事實上,不管是糧油肉菜蛋奶,還是其它經濟作物,經過深加工都可以產生更大的附加值。為此,一號文件提出要推動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深加工,支持建設加工技術集成基地,培育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領軍企業和國內外知名品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農村地區優美的自然環境、天然的農耕體驗、新鮮的農家美食,對城里人有著極大的吸引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前景十分廣闊。

開個農副產品淘寶店,已經成為農村青年追求的時尚,也吸引著不少大學畢業生和農民工回鄉就業創業。要加快實現行政村寬帶全覆蓋,創新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推進農村互聯網提速降費。同時實施快遞下鄉工程,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完善縣鄉村物流體系。這些政策措施的落實,將會大力推進互聯網與農業農村融合發展,推動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流通、服務有機結合,形成接二連三的全產業鏈,促進農民在家鄉創業就業。

推動農業產加銷緊密銜接、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根本目的是促進農民增收。要使農業新型生產經營主體既能引領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產業融合,也能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領頭羊,就必須完善農業產業鏈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財政支農資金投向要與建立農民分享產業鏈利益機制相聯系,讓農民能從財政支農資金產生的效益中共享利益。

亮點五

激發農業農村發展的源動力

做好三農工作,關鍵在于向改革要活力。農業農村發展不但要從外部尋求突破,更要從內部挖潛,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激活其自身蘊含著的巨大發展潛力。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必須堅持不懈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障礙,激發億萬農民創新創業活力,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當前,我國農業受國際農產品市場影響不斷加深。現行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亟待改革完善。一號文件提出,要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與保護農民利益并重,采取分品種施策、漸進式推進的辦法,完善農產品市場調控制度。同時,對于當前產銷矛盾比較突出的玉米,提出要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收儲制度改革,在使玉米價格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同時,綜合考慮農民合理收益、財政承受能力、產業鏈協調發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

鞏固農業農村發展的好形勢,保持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加大投入支持力度是硬道理。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從三個方面著力。一是健全農業農村投入持續增長機制。要優先保障財政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堅持將農業作為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的重點領域,確保力度不減弱、總量有增加。二是推動金融資源更多向農村傾斜。三是要大力完善農業保險制度。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是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保障。文件提出,到2020年基本完成土地等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產確權登記頒證、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健全非經營性資產集體統一運營管理機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日報2016-01-28 07:43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午夜激情视频久久 | 亚洲欧美日文在线v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在线高清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日韩6页手机版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