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保護農業遺產 留住農耕文明的根

[ 作者:李佳霖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3-06 錄入:吳玲香 ]

224日,由農民日報社、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等單位主辦,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人民政府承辦的“農業優勢特色產業·敖漢小米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在會議上,與會專家學者就小米起源于何時、如何保護農業文化遺產等問題進行了熱議和探討。

8000年前已種植小米

一直以來,關于中國小米的起源地,學界認為可能有西遼河流域、太行山東麓、黃河中游三大區域。那么,人類食用和種植小米到底源于何時?

位于敖漢旗的興隆溝聚落遺址的發掘使得這一疑問有了初步的答案。199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敖漢旗博物館對距今近8000年的興隆溝聚落遺址進行發掘。 2001年,考古人員在該遺址上找到了數量極少的炭化粟,因數量有限,無法獲得小米起源的定論。2002年,考古人員再次在該遺址上發現了炭化粟,數量之多足以證明距今近8000年前的敖漢先民已經開始種植食用粟了。而對該遺址出土的古人類遺骨標本進行檢測時發現,敖漢地區先民主食中粟黍占到60%80%,表明當時粟黍已成為人們的主要食物。

隨后,考古人員將這些炭化粟和其他地方的同類遺跡進行了比對,發現興隆溝的小米比陜西魚化寨的小米要早幾百年,而且,與其他遺址相比,興隆溝小米的形態更接近現代小米。之后,這一結論也經美國哈佛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實驗室驗證,結果顯示,興隆溝遺址出土的小米是目前發現的我國北方最早的小米種子,比歐洲早2700年。“結合當時居住村落的出現及成熟的掘土、谷物加工工具的制作和使用,證實距今8000年左右,該地區旱作農業系統已經形成。”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科研處處長、敖漢史前考古研究基地主任劉國祥說。

敖漢旱作農業系統實現人與環境的良性互動

歷經8000余年的風風雨雨,粟和黍這些古老的物種及以其為代表的傳統耕作系統不但沒有滅絕消失,而是在敖漢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傳承,并且,這種人與環境形成的良性互動系統也逐漸得到認可:2012年,以粟和黍為代表的敖漢旱作農業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13年,被農業部列為第一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14年,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敖漢旗“中國小米之鄉”稱號。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越來越意識到,傳統的耕作經驗以及在此經驗下先民創造的良性生態系統正在逐漸消失,所以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農業文化遺產’的概念,以期從這些遺產地挖掘出生態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思路,為以后的發展指明方向。”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指導委員會主席、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主席李文華說。

而在敖漢旗委宣傳部副部長梁國強看來,敖漢旗以旱作雜糧種植為主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是對半干旱氣候和水資源短缺長期適應的結果,它所形成的一系列相關的歷史記憶、民俗文化、農業景觀、生產技術和獨特產品,構成敖漢旱作農業系統,并使其在活態性、適應性、多樣性等方面表現顯著。“在這個系統中,谷子與豆類、高粱、玉米等間作套種或者換茬種植,既保證了糧食的安全性,也形成旱作農業系統的獨特景觀。”他說。

傳承和保護農業文化遺產

然而,在經濟與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傳承千年的農業系統也面臨一些危機,比如某些雜糧種子失傳、農耕記憶消逝等。

針對這些問題,敖漢旗也進行了相應的探索。敖漢旗外宣室主任齊天月介紹,近幾年,敖漢旗在具有雜糧種植傳統的興隆洼鎮、瑪尼罕鄉等5個鄉鎮開展了挨村挨戶的傳統谷子農家品種搜集、整理工作,并已將搜集到的99個當地谷種與從全國各地引進的212個谷種共同在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試種,還籌備建立了全國首家旗縣級旱作農業種質資源基因庫,依靠科技手段,保護和傳承農耕文化。

“同時,為喚醒留存在老百姓頭腦中的農耕文化記憶,敖漢旗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開展了‘農耕記憶口述史’發掘整理活動。”齊天月表示,研究人員在興隆洼、牛古吐等鄉鎮,采訪了70歲以上的農民30多人,從耕作方式、民諺民俗、傳統烹飪等方面,以文字、音像的形式進行了搶救性記錄。

“在長期的農業耕作實踐中,敖漢地區逐步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旱作農業文化,比如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或慶祝豐收的廟會、祭星、祈雨、撒燈,以及民間的扭秧歌、踩高蹺、唱大戲、呼圖格沁(蒙古族儺劇)、跑黃河等非遺項目,對此我們也進行了延續和傳承。”齊天月說。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文化報2017-03-03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一级在线观看视频 |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久久 | 香蕉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乱码熟女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