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新型城鎮化為中國經濟發展拓展新空間

[ 作者:王優玲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1-03 錄入:吳玲香 ]

——“十三五開局之年經濟新亮點述評之六

新型城鎮化是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引擎。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國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不斷完善新型城鎮化機制體制,為中國經濟發展拓展新空間、釋放新動能。

釋放新的消費潛能

新型城鎮化是消費需求的助推器,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讓農民進得來、留得下、有尊嚴,蘊含巨大的消費潛力。

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國提出新型城鎮化具體目標——“十三五期間,要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完成約1億人居住的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

三個一億人的新城鎮化,其住房、教育、醫療等多個領域生存與發展質量的提高,將催生龐大的消費市場,也將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

統計表明,2015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相當于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2.73倍,消費支出21392元,相當于農村居民的2.3倍。據測算,如果農民工的消費率達到城鎮居民的水平,每年可增加消費規模超過萬億元。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城鎮化過程中的人口集聚、生活方式變革、生活水平提高和社會分工細化,能擴大生活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需求,提升社會消費結構。

開啟巨大投資空間

新型城鎮化是拉動投資的重要載體,將帶動城市基礎設施、住宅建設、公共服務設施等巨大投資需求。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提出,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城鎮發展與產業支撐、就業轉移和人口集聚相統一,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揚說,中國未來的發展機遇蘊藏在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中。廣袤的農村在改善人居環境、垃圾處理,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有巨大的市場。

專家估算,我國自2001年以來,城鎮化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會拉動投資增長3.7個百分點。未來10—20年,我國將新增城鎮人口4億左右,按農民工市民化人均10萬元的固定資產投資計算,將直接帶動40萬億元的投資需求。

新型城鎮化將帶來城市公共基礎建設、城市集群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推動相關城市公共基礎建設,帶動跨區城際鐵路、公路、能源等基建領域的投資,這將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打開動力空間。

拓展區域經濟發展空間

我國近日公布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將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擴大到2個省和246個城市(鎮)。試點為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探索經驗。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到2018年取得試點階段性成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廣試點成功經驗。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倪虹說,新型城鎮化要實現的轉變之一是,要從注重城市間的競爭,轉向城市間的競合。現在是以城市群為主體的時代,不僅要發展中心城市,也要發展周邊,這樣才能發揮中心的服務作用,形成合理流動。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提出,兩橫三縱為主體的城鎮化戰略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群集聚經濟、人口能力明顯增強,東部地區城市群一體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明顯提高,中西部地區城市群成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的重要增長極。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同以往經濟帶的概念不同,經濟軸帶上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密集程度會更高。在城市群的輻射帶動作用下,沿線區域城市的經濟發展空間非常大。在新型城鎮化的推動下,通過城鄉發展一體化,農村的廣闊發展空間將被開辟,這是通過發展思路的創新對中國區域發展空間的拓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社2017-01-02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99精品国自产拍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不卡的 | 亚洲日本无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日本一线A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