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面臨四大挑戰將從三方布局

[ 作者:農學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1-21 錄入:吳玲香 ]

17日,農業部印發《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具體說到,2016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業調結構、提品質、去庫存;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推進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農業降成本、補短板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對農產品加工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培育新產業,推動產業融合營造了更為有利的發展環境。

然而,農業發展還面臨四大挑戰

1.農業產業體系不完善,產加銷發展不夠協調。農村產業之間互聯互通性差,融合程度還比較低。農業生產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如土地、水等資源約束加劇,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生態環境壓力加大,食品安全和消費者信心問題日益突出。農業市場化發育程度還處于初級階段,農業的產前、產中和產后環節被人為地分割在城鄉工農之間不同的領域、地域,導致農業成本高、效益低。

2.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滯后,帶動能力不夠突出。與農業生產規模不協調、不匹配,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2.21,明顯低于發達國家的3~41。技術裝備水平不高,比發達國家落后15~20年。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不足,一般性、資源性的傳統產品多,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少。加工專用品種選育和原料生產滯后,農產品產地普遍缺少儲藏、保鮮等加工設施,產后損耗大、品質難保障。融資難、融資貴、生產和流通成本高等外部環境制約依然突出。

3.股份合作數量較少,利益聯結關系不夠緊密。農業集約化和農民組織化程度偏低,農民與企業之間訂單交易普遍缺乏法律約束力,有些合同不夠規范,履約率不高,雙方利益都得不到有效保障。受風險防范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制約,合作、股份合作等緊密型利益聯結方式數量不多。

4.國際競爭不斷加劇,國內產業融合不夠充分。國內大宗農產品普遍缺乏國際競爭力,同類產品的國內外價格差不斷擴大,進口壓力不斷加大,產品市場受到擠壓。中美中歐農業投資協定正在加快談判,國內企業發展粗放、產業鏈條短、融合度低,銷售渠道和品牌效應與外資競爭面臨更大壓力。

規劃指出將在以下方面重點布局

根據各地資源稟賦和區域布局,因地制宜推進融合發展。

()融合發展區域功能定位

1.糧油生產核心區。

在糧食生產核心區,大力發展優質原料基地及加工專用品種生產,積極推動大宗糧食作物產地初加工、傳統加工技術升級與裝備創制。在東北、長江中下游等稻谷主產區,黃淮海、長江中下游等小麥主產區,東北、華北等玉米主產區,東北、華北、西北和西南等馬鈴薯主產區,東北和黃淮海等大豆主產區,長江流域和北方等油菜主產區,東北農牧交錯區及沿黃河花生主產區,重點開展優質原料基地建設。在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大宗糧油作物生產核心區形成初加工產業帶,引導生產合作組織、創新聯盟發揮更大作用,建立更加專業、便捷的糧油生產倉儲、物流、金融、信貸平臺與服務網絡,打造自然生態與傳統文化結合的休閑農業發展模式。

2.經濟作物生產優勢區。

原料基地

在渤海灣和西北黃土高原地區發展蘋果原料基地;

在長江上中游、浙閩粵和贛南湘南桂北、鄂西湘西發展柑橘原料基地;

在華南與西南熱區、長江流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北部高緯度、黃淮海與環渤海等地發展蔬菜原料基地;

在長江流域、東南沿海、西南地區發展綠茶、烏龍茶等茶專用原料基地;

在華南、西南熱區發展熱帶水果原料基地。

加工產業帶

在東南沿海、環渤海等地以及西部地區分別建設速凍果蔬、果蔬漿及果蔬干制等初加工產業帶;

在熱帶、亞熱帶、東北地區建設果蔬制汁制罐及副產物高值化加工產業帶;

在河北、山西、山東、福建、浙江、廣東、廣西、江蘇、新疆等地建設果蔬干制及營養健康食品加工產業帶;

在中原、西北、貴州及江浙閩地區等建設茶飲料及速溶茶加工產業帶。

在新疆、長江及黃河流域等棉花主產區和廣西、云南等糖料主產區,發展優質原料基地及加工產業帶。

推動果蔬茶原料企業電子商務平臺及物流體系建設,積極拓展“農產品生產+精深加工+休閑旅游”的融合模式,大力發展休閑農業。

3.養殖產品優勢區。

穩步推進養殖標準化和適度規模養殖。

在東北、中部、西南的生豬主產區,在中原、東北、西北、西南的肉牛主產區,在中原、中東部、西北、西南的肉羊主產區,在東北、內蒙古、華北、西北、南方和大城市郊區奶業主產區,在華北、長江中下游、華南、西南、東北等肉禽優勢產區,在華東、華北、華中、華南、西南禽蛋主產區,分別建設肉、奶、蛋制品優質原料生產基地。

在沿海地區積極保護灘涂生態環境,鼓勵發展生態養殖、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和工廠化循環水養殖,開展海洋牧場建設,拓展外海養殖空間,打造生態“海上糧倉”,提供優質海產品食材。

在內陸地區穩定宜養區域養殖規模,充分利用稻田、低洼地和鹽堿地資源,積極發展生態健康養殖,建設優質淡水產品生產基地。

在沿海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建設優質水產品加工產業帶。

推動產學研結合,大力推進技術創新與先進裝備研發與推廣,建立市場導向、資源聚集的加工產業集群。在原料主產區建立初加工和高值化綜合利用產業帶。

4.大中城市郊區及都市農業區。

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東南沿海、長江經濟帶等大中城市郊區及都市農業發展區建立主食加工、方便食品加工、休閑食品加工產業帶以及農產品精深加工與綜合利用產業帶,培育一批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產業園區,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帶。結合大中城市郊區及都市農業區農業資源及農產品加工產業帶,創新農業文化、農耕(漁事)體驗、教育科普、生態觀光、人文創意、飲食文化、生活服務、餐飲服務等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模式,鼓勵建設中央主食廚房、休閑農園、農產品及加工品的倉儲物流設施及配送體系、網上營銷等設施平臺,滿足城鄉居民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

5.貧困地區。

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立足當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探索支持貧困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生態涵養地區的產業扶貧新模式,加快農村貧困勞動力向加工業、休閑農業及服務業的轉移。以農民合作社、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為龍頭,立足當地資源,與農戶建立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發展農產品生產、加工、儲藏保鮮、銷售及休閑、服務等融合經營,確保貧困人口精準受益。適當集中布局,培育重點產品,以縣為單元建設特色產業基地,以村()為基礎培植特色拳頭產品,實現就地脫貧,提高扶貧實效。

()融合發展重點產業結構

1.糧棉油糖加工業。

2.果蔬茶加工業。

3.畜禽加工業。

4.水產品加工業。

5.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

()農產品加工園區和產業融合先導區建設

1.農產品加工園區。堅打造集專用品種、原料基地、加工轉化、現代物流、便捷營銷為一體的農產品加工園區,培育標準化原料基地、集約化加工園區、體系化物流配送和營銷網絡“三位一體”、有機銜接、相互配套、功能互補、聯系緊密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

2.產業融合先導區。以推動產業融合試點示范。在糧食主產區、特色優勢農產品產區、老少邊窮地區、加工業優勢區,優先培育一批產業融合先導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公眾號(農學谷)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播放美女口爆吞精 | 在线天堂v亚洲综合a直播 | 伊人小蛇婷婷色香综合缴缴情 | 亚洲国产制服丝袜清纯 |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 五月婷六月丁香之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