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亮起農業結構調整的“導航燈”

[ 作者:郭少雅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0-12 錄入:吳玲香 ]

據農業部農情調度,截至108日,全國秋糧收獲已完成51.2%,進度同比快5.3個百分點。圖為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金山鎮紅莊村農民在田間收割水稻。 司偉攝 繪圖:石向陽

閱讀提示: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最近在吉林省調研時強調,要以市場需求導向,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臨兩個“天花板”,兩道“緊箍咒”,農業轉方式調結構必須依靠數據信息“導航燈”,通過結構調整實現總量平衡。作為現代農業管理的重要基礎性工作,農業信息分析預警在科學判斷市場需求中的作用愈發凸顯。自20159月啟動的農業部農產品全產業鏈農業信息分析預警團隊,在持續及時發布權威的農業預警信息的過程中,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和農業領域從業者感受到了數據決策的力量。

地處黃金玉米帶的吉林迎來了收獲的季節,但今年的收獲卻與往年不同。玉米收儲“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下,今年的玉米怎么賣,成了玉米主產區農民的掛心事。日前,由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指導、農業部信息中心主辦,吉林省農村經濟信息中心協辦的“2016年主產區農產品監測預警暨中國農產品供需分析系統(CAPES)使用培訓班”在吉林長春開班,農業部信息中心專家,農業部玉米全產業鏈農業信息分析預警團隊首席分析師徐偉平在培訓班上同來自全國28個省(市、區)信息中心的分析師交流今年的玉米產需形勢,“受結構調整中面積下降和極端天氣影響造成部分地區單產下降的影響,今年的玉米產量預計將減少一千萬噸。同時,9月份的玉米品種月度平衡表顯示,本年度的玉米消費有所增長,去庫存成效初顯。”徐偉平強調,新糧的大批量上市還沒有開始,要格外關注市場形勢變化,防止出現玉米“價跌”和“賣難”兩頭堵的情況。

中國農業部的供需報告來了結束了只有美國農業報告可看的歷史

在培訓班上,“CAPES(中國農產品供需分析系統)”成為每個參與培訓的省級分析師口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2016711日,在農業部農業信息會商發布室,來自農業部全產業鏈分析預警團隊、國家氣象局、農業部遙感部門等各個領域的專家研討了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和食糖5個品種的供需平衡表及報告,在線形成《20167月中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當場打印、簽名、掃描并發布到中國農業信息網,報告的底紋上,是CAPES的水印標志。

中國主要農產品供需平衡表一發聲,即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中國科學報》(20160713日第5版)以“我國首次發布農產品供需形勢月度分析報告”為標題進行詳細報道,七十多家網媒相繼報道,中國糧油網以“中國農業部供需報告來了”為標題的報道指出,“雖未經宣傳,已引起農產品行業的廣泛關注”、“現在中國農業部供需報告來了,結束了只有美國農業部報告可看的歷史!”“中國數據,中國聲音!點贊,加油!”

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處長王平告訴記者,中國農業面向全球配置資源已經起步,國際市場對中國農業發展的影響越來越突出,面對國內糧食生產量增加、進口量增加、庫存量增加的“三量齊增”,單靠“保”和“守”已經很難滿足發展需要,“中國農業必須學會及時釋放能夠引導生產與市場預期的農產品供求信息,更加積極主動地增強國際市場話語權、國際貿易主動權、農業國際合作主導權,提升全球配置農業資源的能力和水平。”

“月度供需平衡表的發布,要求我們的預警監測系統更靈敏、細化和貼合實際。”徐偉平說,剛剛過去的9月份,玉米供需平衡表中的播種面積和收獲面積首次出現“分離”,收獲面積比播種面積減少了20千公頃,“這是及時對玉米主產區生產形勢作出判斷的結果。”

農民不再是僅僅“被告知“價格而是從產業鏈的前端開始“形成價格”

“多了多了,少了少了”是農產品監測預警經常陷入的怪圈。在培訓班上,中國農業大學的武拉平教授在交流生鮮農產品“過山車”現象時說,“即使對當前市場價格作出了正確的反饋,大量的中小散戶依舊會跟風種養,打破市場平衡,出現新的階段性結構性的供需失衡。”

農業部的中國農產品供需分析系統,就是針對打破這種“怪圈”而建立的。

“以往的農產品產需形勢和價格監測,更多地是一種事后反饋,只能告訴農民‘價格結果’,這種信息往往是滯后的,農民只能處于一種‘被告知’的位置。”殷瑞鋒說:“而全產業鏈的分析預警,要從種子落地前開始一直監測到農產品進入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從產業鏈的最前端就開始發揮作用了。”

數據調查和分析系統是一項軟實力,這項實力的核心是一支強有力的監測預警分析團隊。從哪里找到這樣一批能夠及時整合和分析數據信息的人,成了構建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的關鍵點。

20159月開始,四支力量被有效地組織動員起來。一是全國農業市場信息系統和農業信息中心系統的力量;二是農業科研系統力量;三是農業行業協會,特別是專業性協會;四是社會相關涉農市場主體,特別是相關專業咨詢公司和農業龍頭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力量的代表,卓越咨詢的孫光梅院長在此次培訓班上與學員們交流了農產品估價標準和調研經驗,作為農業部玉米全產業鏈農業信息分析預警會商專家,她已經連續三次參與了月度玉米供需形勢分析開放會商,這也是預警分析工作首次嘗試引入社會咨詢機構。

如今的全產業鏈農業信息監測預警系統,已經形成了包涵14個品種,延伸至20多個省市,包涵2719人的全產業鏈信息分析預警團隊。其中包括20名首席分析師、66名省級分析師、46名會商分析師和2607名產業信息員。這個團隊圍繞生產、流通、消費、加工、貿易等全產業鏈環節構建,及時監測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個環節的動態數據和信息,準確科學地分析農產品供需狀況和市場運行走勢,并逐步開始形成中國農業展望與世界農業展望的互動格局。

搭建省部聯動共享平臺流動起來的數據更有“智慧”

搭建CAPES系統,“讓盡可能多的地方數據能夠匯聚在這個平臺上,同時還要有智能的數據提取手段”,農業部信息中心劉桂才總工程師如是說。當前,省部聯動,已經成為農業信息數據分析系統面臨的越來越迫切的需求。農業部信息中心的摸底調查顯示,目前已經在大宗農產品數據分析系統上“接上頭”的省份,就分析業務的“結對子”有了更深層次的需求,各省市希望在屬于地方特色農產品和生鮮農產品等沒有與農業部信息中心開展合作的品種也希望展開更廣范圍的合作。還有一些省份尚未開展全產業鏈的監測預警工作,也希望農業部信息中心能夠提供指導和幫助,將數據監測系統的框架搭起來。

經過分品種需求對接——數據倉庫建設——報告自動生成研發——測試上線等階段,稻米、小麥、玉米、大豆、食用油、生豬、牛羊肉、蔬菜8個品種的管理服務子系統都已經順利上線,農產品數據供需系統已經在向各個層級的農業市場信息工作人員提供信息服務。

“涉農數據系統龐大且復雜,我們需要更進一步的資源整合與數據共享。目前,我們已經同國家氣象局等部門達成了涉農數據資源共享與服務合作計劃,與30多家相關行業初步建立了數據共享和會商工作機制,籌備成立了海外農業研究中心。”徐偉平說,“數據的科學整合和分析處理,并且最終為科學決策服務是一項重大的基礎性工作,我們任重道遠。”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日本v二区不卡中文字幕 | 日韩欧美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 日本亚洲欧美高清专区vr专区 |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网爆门 | 亚洲中文字幕欧美另类 | 欧美亚欧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