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火爆的農村電商遭遇衰落,互聯網+能否成為精準扶貧的靈丹妙藥?
導讀:近年來,山東省農村電子商務呈現爆發式增長,1000多個淘寶村點成為互聯網+時代的一支生力軍,2016年農村電商交易規模將超過400億元。而山東菏澤曹縣的大集鎮,則成為山東省農村電商中的耀眼明星。在這個鎮里,很多村子是淘寶村,其中丁樓村可以說是家家做淘寶,戶戶搞增收。
不過,我們的記者近日在農村走訪時發現,在農村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背后,存在著資源分散、人才緊缺、技術管理滯后等種種問題,農村淘寶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山東曹縣丁樓村村民任慶峰是做紅軍服的。2015年,記者曾經到丁樓村采訪,見到任慶峰的時候,當時他非常忙碌。他告訴記者,農村電子商務是一片藍海,要趁著大好形勢快速發展,多賺錢!那時候,他說:
“這個服裝在網上一直賣的很好,雖然它是演出服裝,但是沒有季節性,任何時候都可以去用, 這個紅軍服我一年的銷量能在10萬套以上。”
曾在溫州打工的趙青,回到丁樓村開起了網店,賣的是兒童演出服。2015年時,他和任慶峰一樣,對農村淘寶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我跟我老婆在溫州做鞋子,后來就在淘寶上做演出服,發展到我倆兄弟就在家開店賣舞蹈鞋,一年也能收入五六十萬。”
時間過去一年多,近期,記者再次來到丁樓村采訪,任慶峰和趙青都沒那么忙了,也不像當初那樣侃侃而談了。經過多方打聽記者得知,兩人今年做淘寶依舊賺了錢,只不過銷量沒有達到預期,效益也不像之前那么高了。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在丁樓村,有些淘寶店已經沒了生意。
“討價還價根本賣不上價,現在網上賣東西還是坐等生意。”
采訪中,一位老板告訴記者,在當地,淘寶店的數量很多,但是產品種類不多。
“咱這個淘寶村在整個演出服行業里面市場份額占三分之二,特別集中。包括服裝的款式、新款上市什么的特別快。”
記者了解到,曹縣大集鎮大部分村子,曾經非常的貧窮,農村淘寶的發展,讓很多農戶擺脫了貧窮,走上了富裕之路,創造了農村電子商務的奇跡。不過,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顯現出來。電子商務離不開現代物流,山東蓋世國際物流集團楊明君經理在調研中發現了一些弊端:
“這么大的交易量,但是操作的辦法方式存在很多痛點,在淘寶上賣的很好,但是物流沒法保證,發錯貨的幾率非常高,在全國我都沒見過這么高的發錯貨的幾率。”(大集鎮黨委書記蘇永忠)。
2015年,山東省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額達到400億元,增長30%以上。去年"雙十一",山東省村淘點消費居全國第二,首屆"阿里年貨節"購買額全國第一。農村電商已經成為當地很多地區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助力精準扶貧的重要支撐。在這個過程中,資源集約化、管理專業化升級勢在必行,比如僅快遞一項,集中發貨就能減少三分之一的費用。大集鎮黨委書記蘇永忠表示,當地政府也在尋求轉型之路:
“目前我們通過騰籠換鳥的方式,利用原來一些閑置的場地,搞了一個淘寶產業園,一期可以入住24家企業,整個建筑面積在10萬個平方,這樣能部分緩解我們淘寶村線下加工企業生產場地受到限制的制約。”
為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日前,山東省出臺了22條實施意見,并明確提出,以返鄉大學畢業生、大學生村官等作為帶頭人,給予創業補貼,鼓勵高校畢業生等重點就業群體進入農村電子商務領域創業,緩解人才缺乏的局面,實現淘寶村質與量的同步升級。菏澤市商務局總經濟師張體信認為,農村電商規模越大,越需要政府去發揮主導作用。
“遇到的瓶頸問題不會減少,需要政府來發現這樣的問題,或者提前預測到類似的問題的時候,采用公共服務體系一系列的方案去解決。”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朱啟臻認為,農村淘寶成為眼下人們最為關注的熱點之一,說明互聯網+的確能給農民帶來增收,但是這樣一種新生事物能不能做好,關鍵還在于要因地制宜。
確實有些地方也有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但是淘寶本身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說村集體里面大家沒有這個產業,也開了淘寶店,一家一家的開,雖然形成了一定的效應,名聲也越來越大,但是這種情況容易好景不長,可能過了一兩年,因為同質化競爭,缺乏特色,再一個產業的生產也跟不上去,那么就逐漸的衰落了。
現在也在提農業的“互聯網+”問題,互聯網的精準扶貧問題,很多地方把互聯網當做一個靈丹妙藥,好像是有了互聯網的東西,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我們認為這樣一種認識是片面的,夸大了互聯網的作用,我們不能因為某一個點的成功,就把這一個點的成功當成靈丹妙藥,到處去推廣,這也是不現實的。通過開淘寶店是一個手段,但它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最根本的措施,它需要一系列其他條件相配套。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