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藍皮書《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6)》發布

[ 作者:三農互聯網金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8-19 錄入:吳玲香 ]

201681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三農互聯網金融藍皮書: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6)》發布會在京舉行。

藍皮書創新之處在于,首次對互聯網金融切入三農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分析,對三農互聯網金融的消費者權益保護、互聯網金融參與精準扶貧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本書還依據翼龍貸提供的數十萬農戶的數據,對三農互聯網金融的規模、模式、路徑等進行總結,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新方向。

我國三農金融缺口達3萬億元,互聯網金融創新補缺效果顯著

藍皮書指出,自2014年起,我國三農金融缺口超過3萬億元,以網絡借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手段,將成為緩解中國三農領域的金融供給短缺問題的主要出路。

一直以來,三農問題就備受政府和社會各界關注。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型商業模式,依托互聯網技術優勢,大力推進三農領域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提出,引導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在農村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首次被提及。同時,相關政策也相繼出臺,三農互聯網金融進入了規范發展的全新時期。

根據權威數據和實地樣本調查結果,藍皮書對互聯網金融在三農領域的發展進行了定量分析。書中計算得出,2014三農領域的貸款投入需求約8.45萬億,減去實際農戶貸款余額5.4萬億,三農金融的缺口達3.05萬億。三農金融有效供給嚴重不足。

互聯網金融在三農領域的應用,為這一困境帶去了曙光。

藍皮書表明,網絡借貸、股權眾籌融資等互聯網金融手段,憑借技術優勢,可以消除金融的地域歧視,積極吸引城市富余資金回流農村;同時,可以有效甄別具備潛在償還能力的借款農民,將信用進行資本化,通過對缺乏信用記錄和抵押品的農戶進行授信和小額貸款支持,建立農戶信用記錄,為其獲得傳統金融服務打下基礎。而移動互聯網的加速發展,通過快速降低金融的營運成本,也為金融普及到貧困地區提供了更多的解決方案。

這也是業界首次對互聯網金融切入三農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分析。

據藍皮書統計,2015年我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的規模為125億元,十三五時期我國三農互聯網金融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到2020年,我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的總體規模將達到3200億。互聯網金融成為三農金融缺口的有效補充。

互聯網金融助力三農,還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社科院專家認為,相比于一般金融,我國三農金融的成本更高、風險更大,互聯網金融企業開展三農業務,亟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例如,建立關于農戶或貧困人群的開放使用的公共數據庫,建立范圍廣泛的多層次風險分擔機制,在成本補貼、稅收優惠、公共設施等方面提供更多政策支持等等。

預計2016三農互聯網金融將有爆發式增長

從整體上看,我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的規模與體量都非常小。以P2P為例,在全國2000家正在運營的P2P網貸平臺中,專注于三農互聯網金融的平臺不到10家,而且這幾家平臺大部分都是2015年新上線的。在2015年之前,除了翼龍貸外,涉足農村互聯網金融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主要是一些做眾籌的平臺,包括淘寶眾籌以及其他一些公益性平臺,如宜信開發的宜農貸。

經過對與三農互聯網金融相關的各個平臺2015年發展情況進行整理,藍皮書課題組預計,2015年,全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總體業務規模為120~130億元,中位數為125億元,其中包括P2P網絡借貸124億元,眾籌1億元。

從未來發展態勢來看,隨著淘寶、京東等電商巨頭介入三農互聯網金融領域,以及2015年新涌現的一大批三農互聯網金融平臺,根據公開資料,在2015年,宣布以“‘三農領域為重點的P2P平臺不少于20家。例如,與翼龍貸模式相近的愛財狼,其旗下惠農助貸第一批網點已完成部署,在東北三省農業高產縣市開設了108家征信機構。所有線下機構針對借款人都有嚴格的征信機制和項目審核流程。預計到2016年底,惠農助貸的征信網點將達到300家規模。未來,公司計劃在吉林省、山東省、江西省等10個農業大省,開設千家以上網點,形成覆蓋全國農村的戰略布局。而三農金服、全利網、農泰金融等,都宣布以三農領域作為其業務發展的重點。預計2016三農互聯網金融將有爆發式增長。

十三五期間三農互聯網金融增速或將超過互聯網金融

對于互聯網金融在十三五時期的發展而言,現有觀點之間的沖突較大。以P2P為例,有研究者認為,P2P網絡借貸在前幾年的高速發展,主要是一種監管套利行為,隨著監管制度的完善,其未來發展的空間有限。但是,更多的研究者認為,P2P網絡借貸將是銀行借貸融資很好的補充,在十三五時期仍將保持高速發展。例如,2016129日,在互聯網金融協會組織的首次全體培訓會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演講時測算:十三五期間P2P余額會達到8萬億,平臺數目會達到1萬家。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在培訓會上介紹,互聯網金融融資余額4300多億元,在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指標中,占總量的0.3%,但占表內其他項目40%之多。因此,互聯網金融成長速度快,增量多,而且比重會越來越高

具體到三農互聯網金融,此前很多研究者認為,三農金融具有風險高、周期長、成本高等問題,因此難以發展。但是,最新的一些研究表明,農村的金融風險其實要比想象的小得多。因為農業一直在穩定發展,沒有系統性衰退的風險。農業作為基礎產業保持穩定,對農業金融的安全性發揮決定性作用。金融在農業、農村區域的滲透比較弱,農業與金融行業關聯不大,因此,即使區域內或者其他行業出現金融風險,農業企業和農戶基本也不會被牽連,可以繼續正常經營業務。

基于此,藍皮書課題組認為,十三五時期,我國三農互聯網金融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其增長速度將超過互聯網金融的增長速度。具體來說,藍皮書課題組預測,到2020年,我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的總體規模將達到3200億元。在三農金融領域的占比提高到4%~5%

具體而言,農產品生產、流通領域,其互聯網金融規模將達到2500億元,其中包括直接生產方面的金融支持2000億元,以農產品供應鏈模式衍生的互聯網金融產品規模(如三農眾籌、互聯網農產品訂單質押貸款、互聯網票據融資)達到500億元,農村消費類互聯網金融達到200億元,農資互聯網金融達到500億元。

信用資本化將支持貧困人群獲得更多的金融服務

在互聯網時代,信用將實現資本化。信用資本化實際上包含多重含義。首先,信用的評估不但基于現狀信息,更主要的是,信用取決于一個人未來的收益。也就是說,信用相當于一種資本。這是因為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能把個人整個生活場景暴露出來,如果缺乏信用,則個體無法在整個生活場景中繼續生活下去。其次,信用決定了你的交往過程。這是因為在Web2.0時代,交往日益生活化,交往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在這種狀況下,沒有信用就難以和他人交往下去。

信用資本化對互聯網金融參與扶貧具有重要意義。對貧困人群而言,大部分都是因為缺乏相應的信用記錄而無法獲得金融支持。而互聯網依靠大數據技術,以及O2O的商業模式,能夠使互聯網金融幫助貧困人群獲得信用資本。在獲得信用資本后,貧困人群不但能夠獲得互聯網金融的支持,也有望獲得正規金融支持。

從更深的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協助窮人建立信用資本,其背后是互聯網金融風險評估模型以及信用評估模型的演進。在傳統的風險評估模型中,評級者根據已知信息提出自己的觀點,這些已知信息,相當于在水面上看到的冰山,大部分沉沒在水下的信息無法獲得。這就是所提出的信用評估的冰山理論。在個人信息冰山中,最上層的東西是硬資產,如個人擁有的資產。下面一層是個人的能力資本,包括其收入狀況、教育水平等多種因素。但是,對于貧困人群而言,這些個人的能力資本的相關信息是難以獲得的,甚至是缺乏的。在互聯網時代,冰山隱藏在水面之下的信息,可以通過基于互聯網的交往圈子,日常交往的習慣,一系列交往記錄,個人生活軌跡等,被挖掘出來。也就是說,互聯網時代社交的可視化,使社交成為信用資產的一部分,這就構成了信用資本化的理論基礎。

三農互聯網金融消費者保護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

目前,我國金融消費者保護的政策措施對三農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特殊性重視不夠,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未能根據三農互聯網金融特色對三農互聯網金融消費者內涵與外延做出明確規定:

從《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理念出發,消費者概念的核心是生活消費《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條規定: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從這一概念看,我國對金融消費者的定義需要嚴謹明確的規定,因為現有的消費者概念無法套用金融消費者理論。即使將《商業銀行法》《證券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的存款人”“投資者等概念套進金融消費者的框架,該框架仍不足以概括互聯網金融消費者

從監管部門的態度來看,對于這個問題也沒有明確做出規定。例如,2015年底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將P2P平臺定義為一個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因此,該文件中既沒有繼承金融消費者的概念,也沒有沿用投資者的概念,而是使用借款人出借人(即貸款人)的概念。

二、電子數據的保存問題

大量使用電子合同或電子文本是互聯網金融的一大特色,那么,電子合同要在什么情況下才有效力,如何能夠避免被不法修改等,需要有一個相應的規則。即使現有的存管方案,將合同存管于第三方法律服務機構,那么,在平臺付費的情況下,如何避免平臺與證據存管機構之間串通,都需要在相關法規中做出相應的規定。

三、互聯網金融數據所有權問題

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產生了個人信息、個人隱私、個人數據三個不同的概念,這需要在法律上明確其不同的保護方案。

從已有的法律規定看,個人隱私已有相應的法律保護個人隱私已有民法、侵權責任法等相關法律進行保護。。現有的相關規定中,只提到了個人信息的保護。對個人數據,也就是個人從事互聯網金融活動所產生的系列數字痕跡保護的規定,仍處于法律空白狀態。例如,個人數據的所有權問題,個人數據的合理使用規則等,均沒有相應的規定。一方面,使消費者權益處于隨時被侵害的狀態,因為對個人數據的所有權以及使用均不明確;另一方面,也使從事個人數據開發的相關企業處于風險中。因為一旦個人數據的相關法律規定正式出臺,對使用個人數據進行開發的保護超越現有的法律規定,那么這些企業進行個人數據開發就是不合法的,其商業運營將受到極大的影響。

四、適當性原則的使用不規范

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如何使用大數據進行金融消費者分類,使其購買合適的金融產品,是一個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大數據的使用,不但涉及數據合法使用的問題,還涉及結論的可靠性問題。目前的大數據分析,大部分都是基于貝葉斯模型,這個模型本身是一種后驗概率模型,這說明大數據分析的結論,有部分是基于概率的。這種概率模型,事實上將一部分具有投資意愿與投資能力的用戶排除在特定金融服務之外。因此,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應引入更多的先進方法,建立更完善的互聯網金融消費者分類原則,使合格投資者制度與普惠金融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得到融合。

五、個人信用無形資產缺乏明確的保護措施

隨著金融的不斷深化,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的日益普及,個人信用變成一種越來越重要的無形資產。在互聯網金融不夠發達的情況下,由于個人獨特生物信息識別等技術未能普遍應用,個人信用可能被他人濫用。例如,以他人名義在網上進行融資等。因此,需要建立相應的制度,使個人信用資產得到很好的保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公眾平臺(皮書說)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影院在线 | 五月天手机福利视频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图片 | 久久这里国产综合精品 | 最新国产亚洲精品免费va在线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