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李炳煌:掄好縣域經濟三板斧

[ 作者:李炳煌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5-18 錄入:王惠敏 ]

編者按:為進一步適應新常態、引領新發展,加強學習型機關建設,今年5月,省發改委組織舉辦了第七屆青年干部經濟論壇,廣大青年干部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如何彌補我省縣域經濟、開放型經濟、非公有制經濟以及金融服務業等發展短板,結合工作實際進行研究思考,形成了系列成果。即日起,我們將在“難點問題”欄目擇優推出,以期拋磚引玉,誠請關注探討。

郡縣治,天下安;郡縣豐,天下富。我省縣域經濟總體發展不足,是全省的一塊突出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縣域,難點也在縣域,補齊縣域經濟短板,關鍵要掄好“擴權、興業、強城”三板斧。

一、掄好“擴權斧”,激發縣域發展活力

擴權是強縣的前提。我省縣域發展自主權總體偏小:一是財權不足,財力缺口縣占全省70%,多數縣(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80%左右來自上級財政轉移支付。二是事權不清,權不適責,運轉低效。三是決定權不多,縣域決策大多受制于市州一級。推進擴權強縣:

1、財權,應多予少取。按照“缺口上移、財力下移”原則,加快調整財政收入分配制度,促進財力分配向縣域傾斜。一要增加轉移支付。大幅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整合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放寬專項轉移支付使用限制,擴大縣級調劑空間。二要減少縣級配套。加快調整縣級財政專項配套政策,推行分類分檔配套,盡量降低公益性建設、公共服務支撐體系建設的縣級配套,減輕縣級壓力。三要積極增資減債。穩步增加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引導資金,加快建立縣域產業發展資金。全力支持縣級財政消赤減債,減免縣級政策性負債。

2、事權,應責能匹配。全面理順權責關系,規范省市縣支出責任,堅決改變小馬拉大車現狀。一要明確事權定支出。省級財政更多地承擔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等純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支出責任,縣級財政側重承擔本縣發展中獨立事權的支出責任。凡屬于省、市政府承擔的支出責任,省市財政應全額保障經費,取消縣級配套。省、市政府委托縣級政府承辦的事務,要足額安排專項經費,不留資金缺口。屬于各級政府的共同事務,要盡可能降低財政困難縣的縣級資金負擔比例。二要減少評比解壓力。全面清理針對縣(市)及其企業的檢查評比,取消一切形式主義的檢查評比活動,減輕縣級迎檢壓力和負擔,使縣域能夠集中精力抓發展。

3、行政權,應簡縱精橫。簡縱,即減少縱向干預,精橫,即整合橫向職能,努力提高縣域決策自主權和行政效能。一要下放行政審批權。著力簡化項目審批,除涉及全省公共利益的重大項目和限制類項目外,對建設性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等,凡省下放給市的,全部下放到縣。二要擴大省直管縣改革試點范圍。去年全省確定了13個改革試點縣,通過試點運行,動能加快釋放,反響普遍較好,要在試點中不斷突破,在總結中不斷推廣,在推行中不斷升華。三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撤縣設區”和“縣改市”進程,探索賦予大縣、強鎮更高層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推進縣鄉行政區劃調整,減少行政層級,促進扁平化管理。進一步精簡、優化縣(市)政府機構設置,推動“大部制”治理結構改革,減少政出多門、多頭管理。

二、掄好“興業斧”,筑牢縣域發展根基

興業是強縣的關鍵。我省縣域經濟短板主要短在產業:一是工業多而不精,39個工業大類均有分布,星星多、月亮少,優勢產業屈指可數。二是農業大而不強,傳統的多、現代的少,缺乏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三是服務業雜而不新,老舊服務業多,新興服務業少,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產生活需要。推進興業強縣:

1、工業,重在做優做強。堅持全省一盤棋,統籌謀劃縣域產業發展。一要科學布局。按照“一核三極四帶多點”和產業轉型升級要求,立足各縣資源稟賦,深挖縣域發展潛力,形成差異發展、競相發展新格局,避免產業同構和惡性競爭。二要合理定位。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推動縣域產業發展。重點開發區域縣市,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市,因地制宜發展適度資源開采、農林產品生產加工等產業。農產品主產區縣市,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適度發展無污染工業產業。三要集聚發展。大力推進產業園區化、園區專業化,推進產業集聚,構建產業鏈條,打造一批特色鮮明、配套完善、成長性好的重點產業集群和中高端產業鏈,營造良好產業生態。

2、農業,重在提質增效。堅持用市場化理念和工業化辦法發展農業,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一要規模化生產。立足我省水稻、生豬、柑橘、茶葉、油茶、果蔬等優勢資源,努力打造一批集中連片的特色生產基地。依托“百片千園”工程,重點建設一批現代農業整鄉整鎮示范片和產業園。二要精細化加工。支持和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展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聯合與合作,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三要品牌化經營。統籌整合全省優質農業資源,打造茶葉、大米、水產等一批“湘”字號知名品牌,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建立一批名優農產品生產基地。

3、服務業,重在推陳出新。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大力推進服務業升級換代。一要著力提振傳統服務業。積極運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教育培訓等傳統服務業,推動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促進文化旅游、休閑娛樂、產業觀光等服務業融合發展。二要積極發展新興服務業。順應“雙創”和“互聯網+”發展趨勢,促進創業服務、商務咨詢、研發設計、知識產權、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第三方物流、檢驗檢測認證等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發展,促進健康養老、病患陪護、文化娛樂、旅游休閑、體育健身、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化提升。

三、掄好“強城斧”,做大縣域發展引擎

強城是強縣的核心。我省縣域城鎮發展總體滯后:一是城鎮化率低,縣域平均城鎮化率僅39.6%,低于全省11.3個百分點。二是城鎮規模小,縣城平均人口不到15萬人,建制鎮鎮區平均人口不足1萬人,低于全國和周邊省份。三是城鎮功能弱,配套設施落后,管理水平低下。推進強城強縣:

1、要擴容提質強縣城。縣城是縣域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是縣域發展的龍頭。做強縣城:一要堅持質、量并重。強化內涵式發展理念,合理確定發展邊界,突出縣城功能的完善和服務水平的提升,力求縣城資源利用集約化、生產生活舒適化。保持一定的城鎮化速度,長遠按容納50%縣域人口,每1萬人1平方公里的規劃控制邊界。二要提升軟、硬設施。加快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生態環保設施,提高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創新縣城管理體制,強化運營管理,提高設施利用和科學管理水平。三要突出城、鄉互動。立足縣城,著眼鄉村,促進公共財政向鄉村傾斜,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帶動鄉村加快發展。

2、要撤鄉并鎮強中心。我省鄉鎮規模小、數量多、布局散,增加了運行成本,稀釋了公共投入,形不成規模效益。深入推進撤鄉并鎮:一要撤小并大。模式一,將面積小、人口少、距離近的鄉鎮整體合并,組建新的中心鎮。模式二,將單個小鄉鎮整體或分割并入周邊大鄉鎮,做大現有中心鎮。二要撤弱并強。將資源稟賦差、經濟實力弱的鄉鎮就近并入經濟強鎮,形成更強的要素集聚力和輻射帶動力。三要撤遠并近。將地處邊遠高寒山區,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基礎設施薄弱的鄉鎮,結合易地扶貧搬遷,并入發展條件好的縣城或中心鎮。每個縣(市)規劃布局建設2-3個中心鎮,作為縣域次中心,高規格打造、高標準建設。

3、要產城融合強小鎮。著力打造一批功能完善、宜居宜業的產城融合示范區。一要立足特色建小鎮。參考浙江特色小鎮發展模式,立足我省具有全國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劃定專門區域,進行重點扶植,集成產業高端要素,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國內一流的特色小鎮。二要圍繞特色強功能。所有特色小鎮都要聚集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功能,所有功能都要緊貼產業定位融合發展。三要著眼特色活機制。凡是國省改革試點,特色小鎮優先上報、優先實施,凡是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的改革,允許特色小鎮先行先試。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建言湖南十三五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野外强奷在线播放97 | 中文字幕视频二区 |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欧美特级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精品 |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