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楊凌是目前我國唯一的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近年來,為解決涉農企業和農戶抵押物不足造成的貸款難問題,人行楊凌支行與楊凌示范區管委會積極推動農村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建立了以農村資產確權為基礎以農業保險創新為配套、以設立風險補償金為保障、以建立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為后盾、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參與的農村產權抵押貸款“楊凌模式”。
“楊凌模式”的主要做法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制定出臺配套制度,引導金融產品創新。人行楊凌支行協助制定出臺了《農村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實施意見》等制度文件,明確農村產權抵押貸款抵押標的物涵蓋農村土地經營權、農村房屋、農業生產設施等有形或無形資產,引導金融機構開辦“金土地”土地經營權質押貸款、“宅貸通”農村住宅房抵押貸款、“蔬寶通”溫室大棚抵押貸款等農村信貸創新產品。二是確權頒證,辦理抵押登記。分別由農業、畜牧、國土、房管等相關部門對抵押資產進行確權頒證,辦理抵押登記。三是設立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促進產權流轉。楊凌示范區管委會設立了農村產權交易流轉中心,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及時收集和發布各類產權流轉交易信息,組織產權流轉、招拍掛等交易活動。四是引入農業保險機制,發揮保險保障功能。楊凌示范區與人保財險陜西省分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啟動政策性農業保險創新試點,對參與抵押試點的活體動物、苗木、果樹等生物資產由人保財險實行應保盡保。實現了政策性奶牛、能繁母豬保險全覆蓋,設施大棚蔬菜參保大棚5000畝,已與3家養殖企業合作開展生豬、秦川肉牛保險試點,有效發揮了農業保險的保障作用。五是建立風險補償基金,緩釋信貸風險。由楊凌示范區和楊陵區政府兩級財政共同出資200萬元設立農村產權抵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對掛牌交易的抵押物3個月內未能流轉或再流轉后金額不足歸還貸款的,按照應還款額的80%及時進行代償,由風險補償基金管理機構向抵押人追償后再注入風險補償基金。
據調查,以上政策措施的出臺,實現了農村資產的確權與流轉的結合,最終形成了貸款申請—確權頒證—銀行受理—價值評估、抵押登記并在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備案—貸款發放—貸款償還(不能償還貸款時抵押物進入產權交易中心掛牌交易)等一整套貸款流程。
如今,“楊凌模式”的主要成效已顯現。該模式攻克了涉農貸款抵押物的確權與流轉難題,實現了涉農資產抵押全覆蓋,為信貸資金的及時投放鋪平了道路。在“楊凌模式”的支持下,目前占地8.3萬畝的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已初具規模,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已建成日光溫室4800多座、中棚4300多畝、獼猴桃精品示范園1500畝,另有一大批涉農龍頭企業建成投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金融時報》2016-03-1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