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農資”是“互聯網+農業”的一個分支,發展農業不僅僅只有農產品,還有農產品養料的農資,如何把握大趨勢,穩定快速的發展農業,互聯網是必行之路。近幾年,在“互聯網+”的大趨勢下,隨著整個電商主流化的加速,農資電商終于迎來新的突破。在今后的農資電商發展中,有以下四點值得思考:
一 、如何通過“信息”進村入戶助力
首先,要以實效為本。信息進村入戶的目的是造福農民;在各種信息應用中,要把可交易、可增收的電子商務應用,放在重要位置。其次,在推進涉農電子商務應用時,要充分發揮市場化平臺和市場主體的作用。最后,要真正基于市場,才能成規模、可持續、見實效。
二 、如何通過“農村電商”助力
農民在農村開展的電商,未必都是農業電商。但是,即使是非農產品上行的農村電商,也會對未來的農產品上行,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尤其是由村級點、縣級服務中心、縣到村的支線物流所構建的農村電商線下支撐體系,以及通過日用品下行對農村人口帶來的電商理念和能力的培育,更會對未來的“互聯網+農業”產生積極而深遠的作用。
三 、難點不僅在平臺,還在服務體系
開展電商,平臺是必需的前提條件。在當前平臺多樣化的情況下,制訂平臺策略,成了電商主體在開展實際經營之初就繞不過去的重要抉擇和難點所在。然而,“互聯網+農資”的短板不僅在于線上產品交易不暢,更在于線下服務體系的欠缺。例如,農藥與藥品類似,不僅要有產品說明書,還必須因地、因季、因作物制宜,對癥下藥,而目前的線下農技服務體系還遠不能滿足農資電商的需求。為此,建議在推進“互聯網+農業”時,要高度重視本地化的服務體系建設。農業部門作為政府部門,應在信息服務、資源對接和服務體系培育上發揮作用,而不僅僅著眼于交易平臺。
四 、創新政府監管方式
因為農資市場涉及公眾的安全利益和發展利益,所以需要政府履行監管責任,優化環境、保障公平。如何在“互聯網+”的新背景下,改變原來不得已的特許經營制、放松市場準入,釋放更大的發展動力;同時,如何將市場主體吸收到新的監管體系中,改變原來“一對多”的監管為“多對多”的監管等一系列任務已經提上日程。這當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逐步轉型的過程。
農資電商,作為農業電商的組成部分,較之于農產品電商起步較遲。除了有少量農資廠家、農業部門等零星試水農資電商銷售外,真正意義上的農資電商應從農資電商平臺上線運行算起。支農寶是眾匯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農業全方位平臺以及服務系統,深刻貫徹農業全領域,不僅包括農產品,還包括農資、農業信息、專家咨詢、生活百貨、休閑娛樂等各方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支農寶中”專家咨詢“和“學政策·找項目”模塊的設置,在信息服務、資源對接和服務體系培育上符合大勢所趨,滿足大眾需求,是真正意義上的為人民服務。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五谷雜糧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