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沒有產業支撐,美麗就是空洞的、脆弱的、不可持續的。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上新水平,必須把產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園區,發展股份合作制經濟,促進一二三產融合。
美麗不僅在于外表,更在于內涵。美而不富不是美,又美又富才動人。美麗鄉村,其美麗不只在于整潔靚麗的外部形象,更在于農民群眾的獲得感,以及行穩致遠的內生動力。獲得感從何而來?內生動力如何強勁?關鍵就是立足本地優勢,發展壯大特色產業。貴州省桐梓縣杉坪村,2013年底還是一個有1350名扶貧對象的窮村。從2014年3月開始,他們用不到一年時間,建成了1500畝花田花海、野生動物園、滑草游樂園,發展鄉村旅游,當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230元,一步從貧困村變成了小康村。這樣的例子在我省也有不少。各地的生動實踐充分說明,將美麗鄉村建設同產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注重產業支撐,就能讓農村在“美”起來的同時“富”起來,就能實實在在地提升農民群眾的幸福感。
把產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要打造一批特色種養專業村。要依托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引進培育農產品加工項目,形成一批以農特產品種養、精深加工等為主的專業村,真正讓群眾得到實惠。要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結構,著力發展市場好、效益高、節水型的種植業,特別是高端設施蔬菜、果品、花卉等產業,打造高收益的都市農業、休閑觀光農業。要瞄準精細加工發展方向,與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使傳統村莊產業煥發出新的活力。山區村可以推廣果樹、食用菌、藥材、苗圃等特色種養業,打造一條條頗具特色的經濟溝、致富溝。
把產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要打造一批旅游專業村。要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韻打造旅游專業村。要推進“燕趙鄉村游”工程,對景區內及周邊村莊、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少數民族特色村等,整體包裝打造,做足“養眼”“養胃”“養生”“養老”文章,把田園變成風景,把農房變成景觀,把村莊變成景區,建成一批鄉村旅游專業村。特別是要利用環京津的區位優勢,成片連線打造文化旅游村、休閑度假村、健康養老村,把京津高端消費人群吸引過來。
把產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要打造一批家庭手工業專業村。要充分發揮農村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的優勢,積極開發類型多樣、市場前景好的家庭手工業項目,分散給老百姓一家一戶生產,讓農村剩余勞動力不出村就能就業致富。要通過加大品牌營銷力度、建立中介組織等方式,健全家庭手工業產品銷售網絡,讓產品銷往全國、全世界。各級各部門要從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指導搞好產品設計,搭建銷售平臺,幫助家庭手工業做大做強。
把產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要打造一批電商專業村。抓住國家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和商務部等1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的有利契機,加快推進一村一電商服務站點建設,確保到今年底基本實現全覆蓋。對于省里確定的各項美麗鄉村建設和精準扶貧行動計劃,各地要主動對接,盡快實現村村有網店、戶戶能受益的目標。
產業就是優勢,就是動力,就是潛力。把產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變園區為景區,變產品為禮品,變資源為股權,變農民為股民,全省農村必將因富而美、既美且富,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上水平必將獲得更加堅實的基礎和強勁的動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河北新聞網2016-04-1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