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央行聯合財政部、農業部等多部委印發了《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暫行辦法》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暫行辦法》,全國試點地區有278個(重疊的13個),這些地區的農民都可以通過“兩權”抵押獲得貸款。
這對農民而言意味著什么?是福是禍?看完你就明白了。
兩權抵押貸款:就是允許農民把承包經營權和住房財產權抵押給銀行,獲得貸款,就是說農民貸款的渠道更暢通了,金額更大了。
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指農民用土地經營權抵押給銀行,從銀行按貸出農業生產經營所需的資金。土地的村集體所有權不變,農戶的土地承包權也不變。
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指在不改變宅基地所有權(村集體所有)性質的前提下,以農民住房所有權及所占宅基地使用權作為抵押、由銀行業金融機構向農民發放的在約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貸款。
注意:“兩權”抵押貸款,必須要先通過土地確權登記頒證。
改革開放30年來,一些城市居民通過做生意、投資房地產、創業等渠道積累了巨量財富。
但是,農民群體卻處于社會最底層,即使有發家致富的人也是在8億農民中的極少部分(因為農業風險大,搞農業發家比起其他行業的創收要難)。
還有不少農民過著"過了溫飽線"、“年年出門打工”的生活,或者處在“看不起病”、“上不起學”階段,又面臨生產投入高、娶不起媳婦、農產品賣不上價的窘境。
俗話說,“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但這個根從來沒有帶給農民更高的收入和生活(相對于城市居民而言),千百年來都是如此。
如今,財富的天平終于要向農村傾斜,農民手里原先不能流動的受限資產“承包的土地”、“宅基地和房屋”可以到市場上轉讓流動了,這對農民而言,無疑是一針“強心劑”!
據有關機構測算,目前中國農村估算起來可流轉的土地價值約100萬億元,其中耕地約40萬億元,林地20萬億元,宅基地40萬億元。
2017年底全部完成試點,如可行就將全國推廣。到那時,就將激活我國農村百萬億元的土地價值,給農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至于對農民福是禍,可以想一個問題,為什么城市人強調物權法?規定自有財產?農村土地是集體所有,現在通過兩權確立讓農民有了財產權,可以有更多的處置權利(如果流轉出去比現在種地收入高就可以流轉,否則就自己種??煽吹诙?span>“王大爺幫你算算土地流轉的賬”)
不過,從現階段來看,金融機構對開拓農村市場不太積極,因為土地定價、土地變現、土地資產交易市場、擔保都不完善,如果遇上抵押貸款后還不上,這些資產就會變現困難。
但是,隨著兩權抵押貸款擴大農民融資渠道,農村互聯網金融打破傳統格局,迫使傳統金融機構放低姿態,可以肯定的是,未來農民貸款將更容易了!
最后說明,現在的一系列土改的措施可以看到國家逐漸放開了土地管制,這么做主要是為了釋放農村勞動力、增加國家經濟動力、加快城鎮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少土地閑置拋荒。
至于是不是坊間流傳的為將來的土地私有化做準備,這個不好盲目揣測。只要農民日子越過越好,愛啥是啥。(不過不少原先投資房產、礦產的已經跟著國家大方向轉投農業了)
看看你家在不在試點范圍內(圖片來源林權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公眾號(云種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