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游山玩水是初級旅游,怡情養性是中級游客,腦洞大開是高級游客。在旅游路上,思接千載,神游萬里,把眼前美景與宇宙洪荒,天地玄黃聯系起來,也是腦洞大開的樂事。
如果想追索一下我們的先民是如何生存的,最好是去哪里呢?
你可以去一個古村,黃河之濱、泰山之麓的山東省章丘的朱家峪,也就是《闖東關》主人公朱開山人物原型的老家。
(朱家峪村口的偉人畫像)
(朱家峪的進村道路)
元末明初,朱家的先祖朱良盛從河北棗強縣遷來,住進了村邊的一個山洞。有誰能想到600多年以后,這里會出現一個龐大的居住有500多人的古村落。
我們喜歡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因為黃河兩岸土地廣袤,適合先民生存。
人類吃土里長出的東西,卻住在土里。
(朱家峪土屋)
(朱家峪土屋廢墟)
(朱家峪土門)
(朱家峪土豬圈)
(朱家峪的土宅廢墟)
其實,土地養活了人類,在今天仍然是最基本的常識,只不過是現在大家都錯以為自己是生活在樓房里汽車里的。
(朱家峪石墻下的互拍)
(朱家峪600多年的青石板路)
(用石塊保護墻角)
(走在青石板路上,能找到以前的那種古樸淳樸嗎?)
泥土滋養了人類,但是最早的文明卻始于石器文明。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人類開啟了文明時代。
從石頭到石器,類人猿也就成了人類。
在鋼筋混凝土構成的城市,帶有情懷的我們,頑強地把石頭留在智慧時代的空間里。頭條號作者谷雨為一家典雅的茶館設置了幾件古樸的石器,讓人頓生恍如隔世之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