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游客望得見山,看的見水,記得住鄉愁”這種充滿詩意的表達引起了全社會廣泛共鳴。“記得住鄉愁”,不但是城鎮化建設發展的重要原則,也是鄉村旅游工作的指導原則。“鄉愁”是一種記憶,成為人們心靈的底片,“鄉愁”是一種情感,融入游子的血脈,“鄉愁”也更是一種誘惑,吸引游客去尋找最能寄托鄉愁的風景。“記得住鄉愁”也是銘記歷史的精神坐標,構建區域特色的文化符號,也是鄉村旅游發展的標尺。
何謂“鄉愁”
鄉愁”一詞,它多出現在離鄉游子的思緒里,出現在文人墨客的詩句中,“舉頭望明月,抬頭思故鄉”都是鄉愁的代表作,“鄉愁”是一種復雜的感情,有憂傷、有苦澀,有甜蜜,有溫馨。“鄉愁”是鄉音、鄉情、鄉文、鄉俗、鄉景給人的一生留下了深刻印象。“鄉愁”是一種懷古、懷舊、懷鄉的情結,是一種對逝去的歲月、逝去情節的思戀。“鄉愁”是遠去的記憶,“鄉愁”是親切的鄉音,“鄉愁”是濃濃的親情,“鄉愁”是人的感情世界中最敏感、最柔弱的部分。
追逐“鄉愁”是人們心中難以抑制的沖動。
人的“鄉愁”,有各種各樣的精神動因和物質動因。有的思念親人,有的牽掛家鄉的祖屋,有的是懷念那熟悉的環境,有的是難忘家鄉的口味,雖然去的不是自己的家鄉,但他要找到那種感覺。所以“鄉愁”是每一個人根深蒂固的情結。這種“鄉愁”雖然有的埋藏得很深很久,但隨時都在萌動,一有機會,它就沖腔而出。這就是中國人一到節假日就想回家的原因,也就是中國人總想落葉歸根的根本原因。
難覓“鄉愁”;人們難了“鄉愁”情
近年來,我國有點“鄉愁”難覓了。由于近幾年來我國片面的追求高速度、高增長、過分的依賴土地經濟、房產經濟,加上理念上的肓目西化,規劃設計上的盲目崇洋,使大小城市千城一面。許多地方拆舊建新,建的都是全國都有的高樓大廈,拆除的是別人都沒有的古街古巷古建筑。很多地方拆除真文物,建造假文物。使本土文化,本地特色,城市個性迅速消失,快到我們所有的人還沒有反應過來,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記憶都在迅速消失中。
在有生之年,我們有那么多先人留下的智慧和結晶沒來得及去看一眼,在我們農村過度追求城鎮化,盲目地趕農民進城,使我們的鄉村自然銳減。從2000年到2010年全國減少90萬個。而這些自然村,不但是青山綠水,環境幽靜,而且一村一貌,有的還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許多人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是許多人夢牽夢繞的地方。千城一面的城市,快速消失的村莊,使多少游子感到故鄉難尋,故土難回,鄉情難覓。
記住“鄉愁”;是我們鄉村旅游的歷史責任
鄉愁”難覓了怎么辦?我們要開展鄉村文化古跡、古村落、古建筑的保護,鄉村旅游工作應該承擔留住“鄉愁”的歷史責任。鄉村旅游工作的最核心的價值觀就是以游客為本,以游客的需要為需要,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增加吸引力。“鄉愁”就是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融入更多的“鄉愁”元素,讓人們找到“鄉愁”,了卻“鄉愁”,是鄉村旅游產業自身發展真正的內在需要。其次,鄉村旅游業的產業優勢決定了它能承擔起讓人們記住“鄉愁”的責任。鄉村旅游業分布面廣,旅游資源豐富多彩,包羅萬象,其中許多都帶著“鄉愁”,旅游產品不斷豐富,新的業態不斷推出,特別是一些古村古鎮的開發,鄉村旅游的發展,“無景點旅游”的推出,使一些消失的“原鄉”得以重現,失去的記憶得以找回,內心深處的“鄉愁”得以了卻。
留住“鄉愁”:鄉村旅游吸引力的靈魂。
這幾年,鄉村旅游熱,古鎮熱,就是人們追逐“鄉愁”的集中表現,因為這幾種類型的旅游,都較多的集中“鄉愁”元素。這一現象進一步說明,鄉村旅游能夠留住“鄉愁”,反過來也說明,只有做出“鄉愁”,留住“鄉愁”,鄉村旅游才能吸引游客。因為,留住“鄉愁”就是留住記憶,留住了情感,留住了文化,留住了個性,留住了游客。
鄉村旅游發展怎么樣才能做出“鄉愁”
首先中環國投生態旅游規劃設計院認為要做出以下幾個方面:
1、尊重自然少破壞
在開發旅游過程中,要始終對自然懷有深深的敬意,盡量保持其原有生態面貌,少搞開山填土,更不能破壞它的山形走勢和古道古路。
2、尊重原貌少拆舊
盡量尊重原貌,充分體現“原鄉”原真性,更不能搞整村搬移使原鄉消失。
3、尊重歷史
要把尊重歷史做為一項最基本原則,歷史文化和鄉風鄉俗更不能隨意更改。
鄉村旅游讓“鄉愁”留在那里?
1、留在規劃策劃的理念里
要把游客能夠記的住“鄉愁”,留的住“鄉愁”作為規劃設計的根本指導思想,體現在旅游發展的思路,旅游建設的產品,旅游營銷的口號上的各個環節。留在景點建設的細節里。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非常重要。
2、留在景點建設的細節里
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出它的原貌外型,還要遵循它周邊的建筑風格,包括色彩搭配襯托,特別要保留本土文化。把原生態的、本土的、特性的、能夠讓人們記住“鄉愁”,留下“鄉愁”的東西做足做好。
3、留在景點周圍的環境里
景點建設固然重要,景點周圍的環節也是不容忽視,讓游客記起“鄉愁”,往往都是遠去的東西而倒回幾十年,其生態環境和現在是不一樣的。
做鄉村旅游項目,千萬不要忽視周邊環境。留在標志性的物體里。人們的“鄉愁”,往往跟一、二件標志物有聯系,這種標志物最能讓人們記住“鄉愁”,在建設景點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保留或者恢復標志性建筑。
4、留在旅游活動的項目里
很多“鄉愁”是靠活動勾引起來的,因此鄉村旅游一定要設計一些反映當地文化,風俗的表演活動。特別是要挖掘那些失傳、當地特有的娛樂項目,這樣的項目讓人大感意外,倍感驚喜。留在鄉間的故事里。“鄉愁”除了讓游客看到外,也要能夠聽到。
5、留在鄉村民宿里
發展本土特色個性化的民宿,才能給予游客更豐富的旅游體驗。創意本土特色的渡假小屋也是未來經營鄉村民宿努力的目標。許多地方的酒店、農家樂同質性太高,沒有新鮮感,無法給游客體驗以及多樣性選擇,主題文化民宿作為傳承當地文化的載體和具有獨特文化底蘊的經營產品,已經越來越受到各地游客的喜愛,畢竟游憩體驗才是鄉村旅游的最終產品。
鄉村旅游中的鄉愁體現一定要遵循做足“鄉味”,體現“鄉土”,尋求差異性和個性文化,讓游客在鄉村找到“鄉愁”“鄉情”“鄉音”、“鄉文”、 “鄉俗”、 “鄉景”,這樣才能真正的體現鄉村旅游的魅力所在,才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八方“鄉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貴州飛龍湖旅游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