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走出農村,從政近40年,職務曾至廳級的范敬超作出一個眾人不解甚至反對的決定:放棄組織安排的省政府參事室主任的職務,獨自回到家鄉種柑橘。范敬超呼吁,“我一個60多歲的老頭,只是給大家作一個現代農業發展的示范,年輕人回鄉,會大有作為。”
在去年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大力支持等返鄉創業,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使廣大鄉鎮企業興旺,促就業、增收入,打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同發展新局面。這條政策的提出有著積極的意義。不僅可以幫助大城市緩解流動人口大量聚集帶來的“城市病”,有效帶動農村剩余勞動力就近就業,加速城鎮化進程;而且有利于穩定和增加就業,讓越來越多的人投身于創業創新之中,有利于催生新供給、釋放新需求,激發勞動力輸出地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促進區域經濟均衡發展。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在返鄉創業中,希望與困境也必然是并存的。但毋庸置疑,中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可能將農村和農民棄之不顧。農村要發展,根本還要依靠億萬農民,特別是那些開拓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學到了本領的返鄉“能人”。只有他們的回歸,才能為家鄉傳遞新鮮的思想、創新的技術,真正喚醒農村發展的勃勃生機。相信隨著更多敢想敢干的“夢想家”踏上返鄉創業之路,與鄉親們一起建設家鄉,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定能完成地方經濟騰飛的目標,將老舊的村莊變成發展的樂土、希望的田野。
返鄉創業,不僅消解了“鄉愁”,更是將我們對故鄉的依戀轉化成了發展的動力。盡管創業困難重重,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農村發展的腳步如今已是不可阻擋,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農民的自身努力下,農村創業發展的高峰即將到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河北共產黨員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