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互聯網+”到底給傳統農業模式帶來哪些變化?

[ 作者:天之然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2-19 錄入:吳玲香 ]

國家農業政策頻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身農業。想要做好農業,需要與時俱進。近幾年,互聯網+農業在農業領域被頻頻提及,那么所謂的互聯網+農業,究竟只是一句口號?還是真真切切改變了我們傳統的農業模式?

在信息傳遞方面

互聯網+”通過IT技術,突破時空限制,實現隨時隨地互聯互通,從而大大促進了農業技術知識、農業資源、農業政策、農業科技、農業生產、農業教育、農產品市場、農業經濟、農業人才、農業推廣管理等各方面信息的有效傳遞,解決了各種信息不對稱問題。在促進農業生產生活的同時,還能有效對接農產品供求市場,解決傳統農業中因信息不暢而導致滯銷等問題。在信息使用方面,互聯網+”行動計劃能有效打通信息傳遞的最后一公里,使各種農業信息全方位地滲透到農村一線,切實指導生產生活,并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手段提高農業科學化、現代化的程度。

在創新農業商業模式方面

互聯網從土地流轉、農資銷售、農業信息服務,到農業生產、農產品銷售、休閑農業等,在農業產業鏈每個環節上,正潛移默化地滲透和改變農業,同時創新各類企業的商業模式。傳統農業的一大特點就是靠天吃飯,有很大的不可預測性。當互聯網和農業深度融合后,互聯網帶來了新的數據、信息以及新的技術手段,使得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農業領域的各個細分市場有了更多的工具、條件來進行創新。目前已經涌現出了幾種明顯的商業模式創新,如:農資電商、土地流轉電商化、城鄉流通渠道變革、農產品電商、農業大數據、農業物聯網、休閑農業互聯網平臺等。

在優化資源配置方面

互聯網對農業生產中所需資源具有相當程度的重新組織和配置作用,提高了土地、勞動、資本等各項生產要素資源的配置與利用效率。比如對于勞動資源,各大招聘網站會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效配置;近年出現的淘寶村、淘寶縣,在為農村創造就業的同時,甚至能促進城市勞動力向農村轉移。

在提高農業智能化程度與生產效率方面

互聯網借助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農業,可以提升農業各環節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實現環境可測、生產可控、質量可溯,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以計算機為中心,集成信息技術,將感知、傳輸、處理、控制融為一體,推進了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智能化、自動化,在節省人力成本的同時,提高了農產品產量質量,增強了作物抗擊自然風險能力。

互聯網+”農業給企業、農戶和消費者帶來的是共贏。它將生產者和消費者聯結起來,使信息更透明,增強彼此信任,從而促進消費。同時監督生產者,出現質量問題可以召回產品,追究責任,促進安全生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天之然微信公眾平臺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 | 亚洲欧美人成综合在线另类 | 天天免费在线视频网 | 日本天码AⅤ片在线电影 |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