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祁陽縣市門前村的調研與思考
湖南省祁陽縣馬渡鎮市門前村是一個較典型的山區村,總面積6.1平方公里,現有農戶734戶,總人口2826人,勞動力1393人;耕地面積1147畝,人均耕地面積0.4畝,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但山水林資源豐富。全村外出打工人口占比較高,農村留守人口不足400人。該村曾經集體經濟發展滯后,但近年來堅持規劃先行,在發展現代農業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第一,大力完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農業方面,將山地納入祁陽縣農田土地整改項目規劃,努力推進小塊耕地平整為大塊耕地,并推廣機械化生產,既解放了勞動力,提高了生產效率,又保證了糧食產量。農村方面,科學發掘地下水資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已經階段性完工,統一規劃、集中建設一批農村新型住房,加強村組道路硬化建設,全村人居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第二,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發展現代農業需要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高素質的新型職業農民。市門前村按照不同人群特點,分類施策,一支農業農村建設主力軍成長起來。一是成立返鄉農民工小組,引導約30%的長期外出務工村民返鄉工作,并根據他們的經驗、知識和能力,安排了部分崗位。二是對留守村民進行文化、技術和信息培訓,提高他們的生產經營能力。三是吸引3名大學畢業生擔任村官和生產技術員、管理員,并建立了青年“雙創”小組,以政府“雙創”政策待遇鼓勵他們在農村創業創新。
第三,大力發展多種經營的生態農業。一方面立足青山綠水資源優勢,結合農田土地整改項目,繼續發展水稻、紅薯、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并拓展水產養殖和經濟作物種植。其中,生姜、烏梅、楊梅和竹筍已具備一定規模,“一業為主,多業并進”的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另一方面立足農業多功能性,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進行了嘗試。市門前村北臨下馬渡鎮紫山沖村,與該村聯合開發紫山沖生態資源大力發展休閑農業,不僅利用10多平方公里天然竹林以及溪谷景觀等發展鄉村旅游,還借力拓展竹產業,既有竹筍作為農產品銷售,又進行了竹制品生產。
第四,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改變農村集體經濟滯后現象。一是推進承包地“三權”分置和林權改革,明晰村民對集體資產、資源享有的權利,盤活農村各類沉睡資源。二是組織發展了資源開發公司、交通運輸銷售公司、特色旅游公司等經濟組織,實現了產品有市場、農村有活干,增加了農民收入和村集體的公共積累。三是開展貧困戶復查,將貧困戶、低保戶由合一改為分開計算,對喪失勞動能力的實行政策兜底,對有勞動能力的,引導他們參與到農村產業發展中來。
市門前村現代農業建設雖然取得了“今非昔比”的成效,但是依然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一是發展資金短缺,政府的一些扶持政策不能及時落實到位,申請銀行信用貸款面臨一些壁壘。二是農田水利設施有待完善,尤其是該村農田灌溉水源地“碧塘”,關系到200多畝稻田灌溉,卻沒有達到水庫級別,目前該村已經啟動對其進行整治的計劃。三是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還有待進一步推進。應進一步落實承包地“三權”分置和林權改革,夯實向銀行抵押貸款的基礎,同時大力吸引工商資本和各類人才;探索市場化運行機制,解決如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不健全的問題;加強與科研單位的合作,推進適合本村生產特點的新型機械和新技術集成的推廣應用。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稅法研究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8年02月10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