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印發《河南省深化省直管縣體制改革實施意見》
鞏義市、蘭考縣、汝州市、滑縣、長垣縣、鄧州市、永城市、固始縣、鹿邑縣、新蔡縣
10個直管縣黨委 由省委直接領導
該《實施意見》自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10個縣(市)四大班子正職將由省委管理
(本版制圖/首席編輯 方毅夫)
從2014年1月1日起,我省將對鞏義市、蘭考縣、汝州市、滑縣、長垣縣、鄧州市、永城市、固始縣、鹿邑縣、新蔡縣等10個縣(市)實行由省全面直管。
10個直管縣
黨委、人大、政協體制大調整
11月26日,省委、省政府印發《河南省深化省直管縣體制改革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提出,從2014年1月1日起,對鞏義市、蘭考縣、汝州市、滑縣、長垣縣、鄧州市、永城市、固始縣、鹿邑縣、新蔡縣等10個縣(市)全面實行由省直接管理的體制。此次深化改革的主要內容,主要是調整黨委體制、人大體制、政協體制、法院和檢察院體制、群團體制。
《實施意見》明確,直管縣黨委直接受省委領導,向省委負責并報告工作。直管縣紀委和黨委各部門直接受省紀委和省委對應部門領導或指導。直管縣人大常委會直接受省人大常委會指導和監督。直管縣政協直接受省政協的指導。直管縣群團組織直接受省級群團組織領導或指導。
直管縣四大班子正職將由省委管理
直管縣法院、檢察院由省級直接管理
在《實施意見》中,還涉及法院、檢察院的司法體制改革。
從明年1月1日起,我省對10個縣(市)的法院、檢察院也要實施省級直接管理。
為此,將設立河南省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河南省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依法行使中級人民法院、檢察分院的職權,管轄鞏義市、汝州市、鄧州市、永城市、固始縣、鹿邑縣、新蔡縣。
這意味著,今后,上述幾個省直管縣的二審案件,不再由其所在市的中院審理,而是改由省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審理。
濟源市中級人民法院更名為河南省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河南省人民檢察院濟源分院更名為河南省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管轄濟源市、蘭考縣、滑縣、長垣縣。
河南省第一、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均由省高級人民法院直接管理;河南省人民檢察院第一、第二分院均為省人民檢察院派出機構,由省人民檢察院直接領導。
這也是本次行政體制改革的亮點之一。
昨天,得知此消息后,省會鄭州的律師界人士稱,濟源市原管轄范圍較小,注冊律師并不多,今后,在濟源市執業的律師會因為多管轄3個大縣的二審案件和區位優勢而大幅度增加。
此外,省第一、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人員組成、級別待遇、財政來源等備受關注的問題將如何解決?
昨天,省高院相關人士說,目前省第一、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管轄范圍已經確定,具體架構、細則還在研究制定,目前不便透露,年底前有望向社會公布。
背景:省直管縣,我省試點近3年
事實上,我省10個縣(市)的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已經開展了近3年。
2011年,經中央編辦批準,省委、省政府確定自2011年6月1日起在上述10個縣(市)開展改革試點。
彼時,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河南省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意見》,賦予10個縣(市)省直管縣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權限目錄高達603項。此后,省發改委等各廳、局、委也都相繼出臺了推進、支持改革試點的具體辦法。
據河南省科學院副院長張占倉介紹,中央編辦當時在全國范圍確定了30個縣(市)進行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河南省10個,占三分之一。
昨天,這一說法得到河南省編辦相關處室工作人員的確認。據其介紹,當時中央編辦希望30個直管縣用3到5年左右的時間完成試點。從中央編辦批準試點到今年年底,恰好將近3年。從目前情況看,海南、浙江走得比較靠前,各省對直管縣放權也不一樣。
探因
“市管縣”體制始于1982年。中共中央1982年第51號文作出改革地區體制、實行市領導縣體制的決定,首先在江蘇省試點,隨后在全國試行。
實行市管縣體制,是為了打破市縣之間的行政壁壘和城鄉分割、工農分離的格局,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對農村的拉動作用。上世紀90年代,市管縣體制伴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成為我國地方行政體制的主要形式。
不過后來,社會各界以及媒體對市管縣體制出現了幾乎一邊倒的指責之聲。中央編辦研究中心陳喜生曾撰文總結了這些聲音。
一是認為市管縣體制缺少法律依據,與憲法不符。我國地方政府管理層次為“三級”,即“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市;鄉、民族鄉、鎮”,在省與縣之間沒有“中間層次”。二是認為市管縣體制增加了層次,加大了行政管理成本,降低了行政效率。三是認為市管縣體制下,城市的經濟輻射作用普遍存在“小馬拉大車”的現象。四是城市虛化現象嚴重。五是市侵害縣及農村地區的利益,形成所謂“市壓縣”、“市卡縣”、“市擠縣”、“市吃縣”或“市刮縣”的現象。
我省剛剛印發的《實施意見》也指出,將試點縣(市)全面實行省直接管理,旨在著力解決多頭管理、監督不順、指揮不暢等過渡體制障礙,全面優化行政層級和行政區劃設置。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河南商報》2013年11月29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