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論道湖南頻道今日發表紅評文章《改善農業生態須喚醒民眾的“環保自覺”》認為,針對抓好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重心,以及污染治理收效甚微的根源,我們須立足綠色發展全局,從長遠出發,抓住問題的根本,從根源上進行治理:一是政府部門要從政策上調整,合理引導農業生產與畜禽養殖,綜合運用經濟與法律手段,依據資源環境承受力劃定不可逾越的紅線。二是要從具體案例著手,從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出發,全面推進“綠色發展”理念的宣傳,“善宣傳、強激勵”形成一股有制約效力的規范性力量,以此喚醒人們綠色實踐的“主體意識”,最終激發所有人的“環保自覺”。應該說,文章對當前畜禽養殖相關問題的點評,基本上是到位的,指出了造成畜禽養殖環保問題存在的主要癥結。
而我一直認為,中國畜禽養殖主要是中小型養殖,治理難度大,加大治理,可能意味著中小型養殖關閉,政府不能只讓治理,沒有政策配套措施。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最嚴格的環境管理深入,畜禽養殖污染被納入管理的重點,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如何正確認識畜禽養殖整治,事關畜禽養殖整治的成敗,不能不引起重視。
首先,高度認識畜禽養殖整治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碧水藍天是我們人人向往的美好環境,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最終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開展最嚴格的環境管理是勢在必行。畜禽養殖作為環境重要的污染源,一個養豬場污染一條河的現象還比較普遍,群眾對此意見很大,加強畜禽養殖管理和整治是大勢所趨,是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勢不可擋。畜禽養殖污染沒有整治不整治的問題,是必須整治好的問題,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是非常必要的,具有迫切性。
其次,畜禽養殖整治是畜牧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需要。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畜牧養殖以散養為主,畜禽糞便被土地消納,畜禽養殖污染不突出。隨著畜禽養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畜禽養殖由散養向中型、大型規模化過渡,畜禽養殖污染問題逐漸突出,成為制約畜牧發展的重要 “瓶頸”,處理好畜禽養殖污染問題關系到畜禽養殖的生存與發展。在綠色發展、綠色生產新形勢下,畜牧業為了健康發展,不能再走只要畜禽不管環境的老路,必須轉型升級,將畜禽污染防治納入到養殖生產鏈中,實現畜牧業綠色發展,既是國家綠色發展的需要,更是行業發展自身的需要,必須向前走,沒有回頭路。
第三,充分認識畜禽養殖的戰略地位。畜禽養殖作為重要的農業產業,承擔著滿足人民群眾日常肉蛋奶的供應重要任務,是必須發展的產業,它有一定的公益性和戰略性,同時它在農民收入中畜禽養殖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特別是在脫貧攻堅戰役中畜禽養殖更富有特殊使命,成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保障畜禽養殖健康發展,既是解決民眾 “菜籃子”的民生問題,更是與黨的工作重中之重的“三農”問題工作和脫貧攻堅密切相關,畜禽養殖健康發展攸關國計民生。
第四,畜禽養殖整治要猛藥與長效機制并用。畜禽養殖污染嚴重,必須采取最嚴格的管理方式進行管理,對于那些污染嚴重、群眾反映強烈、對環境污染治理不力、屢教不改的養殖戶或者企業,勒令關閉是必要的。但在整治過程中要注意工作方法,避免采取“簡單粗暴、一關了之”的做法,引發養殖戶的不滿,甚至對抗,一定給養殖戶一個滿意的出路,如協助其轉型升級,從技術上進行支持,從資金上適當補貼,從人才上給予協助等,要建立一個長效機制,避免畜禽養殖“搞運動”。
第五,提供適合中國國情的畜禽養殖糞便處理技術和政策。畜禽養殖與環境保護雙贏,關鍵是正確處理好畜禽養殖糞便。畜禽養殖糞便不是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財富,提供養殖戶適合中國國情的畜禽養殖糞便技術是非常必要的,即“傻瓜型”畜禽養殖糞便處理技術,其基本要求是投資小、處理效益高、操作簡單。政府相關也要系統梳理糞便處理政策,解決糞便處理 “腸梗阻”問題,提出更有效的引導畜禽糞便處理的政策體系。
我們要努力打破“畜禽肉香、污染難忍”的怪圈,讓肉香與環境優美并存,創造畜禽健康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雙豐收的格局,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作者簡介:姜文來,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華環保聯合會理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紅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